所謂城市更新,是一種將城市中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社會生活的地區作必要的、有計劃的改建活動。而中國特色小鎮,是指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的小鎮。


特色小鎮建設與城市更新的關系


雖然城市更新與特色小鎮一樣需要產業的注入,但城市更新是基于人口原本聚集、城市基礎原本完善的地區進行再升級,不過越是大城市就越能很快找到清晰的定位。


而特色小鎮如果遠離核心城市,不能借助產業轉移之力,即使拿到了高層政策的“尚方寶劍”,一切要從基礎開始打起,就會異常艱難,再優美的自然環境,再深厚的人文歷史,也只能去做一個“景點”,而沒法去做一個“新城鎮”。


1.特色小鎮要有產業支撐

特色小鎮始于浙江,而中國真正意義的城市化起于上世紀80年代。這個階段的城市化稱作“鄉村城市化”。這種城市化是在農民自發的情況下,利用農村的經營性土地建設大量的鄉鎮企業,呈現出“城不像城、鄉不像鄉”的城市景象。


那么,如何發展特色小鎮呢?


其實特色小鎮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首先,堅持突出小鎮特色,防止千城一面和一哄而上,因此在建設特色小鎮時一定要找準發展定位,形成特色產業,小鎮一旦有了特色產業做支撐就很容易將小鎮發展起來;


  • 其次,堅持市場主導,依據產業發展建設規模,做好前期工作,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安排空間布局,防止瞎折騰;


  • 最后,堅持深化改革,打造創新創業新平臺。


2.城市更新需要盤活存量

城市更新不同于傳統的舊城改造,它的核心是改建,方法是盤活存量。城市更新是一種將城市中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的社會生活的地區進行必要的和有計劃的改建活動。其目的是對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區域進行拆遷、改造、投資和建設,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換功能性衰敗的物質空間,使之重新發展和繁榮。


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一方面,產業重心轉向服務業,高能級的城市騰籠換鳥,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產業元素,原有的物理空間已不符合新經濟的需求,就需要城市更新;


另一方面,政策很支持城市更新,國家層面嚴防死守耕地保護紅線,要求控制新增土地的供應,但是鼓勵地方盤活閑置土地。借助城市更新來激發經濟潛能,完善城市配套,優化產業結構進而促進城市發展已勢在必行。


從國際經驗看,城市的發展一般會經歷誕生、成長、發展、鼎盛、老化和衰落六個階段,總體上會呈現“從緩慢成長,到加速發展,再到緩慢衰落”的諾瑟姆“S”形曲線。


尤其是當城市發展到50%的城市化率時,城市化進程將迎來從加速推進到減速推進的重要拐點。我國一線核心城市發展已進入減速階段,借助城市更新來激發經濟潛能,完善城市配套成為當務之急。以城市更新為核心的產業小鎮便是城市更新的產品之一。


舊改小鎮,一般位于城市的核心區域或城市相對核心區域的老舊產房、老工業中心的改造,面積大小不一,產業性非常強。比如一些自身攜帶IP的核心產業小鎮雖小,其輻射范圍、支點作用、引領作用卻很大。


  • 對于我國核心一線城市來說,城市核心區域舊改,一般打造具有強產業資源屬性的特色小鎮;相對核心區域,一般選擇打造具有輕資產屬性的文創、休閑小鎮為主。


  • 對于二線城市,一般選擇在核心區域周邊,打造以特色產業為主導的小鎮。


  • 對于三四線城市來說,一般較少有大規模的舊改市場,但是機會依然存在。比如企業可以拿城市更新的概念去勾地。


政府方面,核心一二線城市寸土寸金,有區域翻新的需求,城市更新能夠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培養經濟新動能、增加了政府財政稅收;然而對于三線城市來講,由于城郊外圍的土地可以出讓,一般情況下,舊改的需求相對較小。


開發商方面,核心一線土地的升值空間大,在利益驅動下選擇布局核心一二線城市。對于產業企業端:其本身需求與核心一二線城市比較適配,產業企業發展需要高端人才,在核心一二線城市更易獲得。 


3.功能更新與空間更新的互動

特色小鎮風頭正勁,但很多加入者會很快發現,其中并沒有看上去那么風光。對于普通地產項目來說,依托的是城市價值,所以關鍵是地段;而對于小鎮來說,它需要在某種程度上自成一體,需要依靠系統性去獲取它自身發展的動力。他跟外部的關聯不是個體之間的關聯,而是匯集起來之后的大關聯。


從這個視角看過去,城市不是一片無差別的建成區,也不是大規劃概念中的大板塊,而是一個個因人群而聚集的“小鎮”群落,這些小鎮群落在形態上彼此交織,但是從內在的機理上卻可以區分。如果人員的流動能夠在地圖上留下痕跡,就會清晰地看到,那些理想的小鎮是活動軌跡較為集中的區域。


無論是在城市群之間新建小鎮,還是要把原有的區域更新,最先要區分的是區分人群,根據人群定義功能,配套產品。實際上很多地區早就有這樣的趨勢,比如國貿綜合體中的高端辦公、高端公寓與高端商業,這種區域在往更廣覆蓋面擴散,從共享辦公空間到公寓的配套。


城市更新不是以舊換新,而是內在功能發生的變化。


物質空間是穩定的,社會和經濟是流動的,今天為這個社會階層設計的空間,可能若干年以后為另外一批人所用,但是人們不能就因此簡單地把這個構筑物拆掉、換掉。


在居住和商業物業絕對過剩和相對稀缺的大背景下,誰先從特色小鎮的尺度去重新梳理城市更新的配套需求,反而有可能更早煥發出這些區域的活力。在一個步行尺度區域內,收購物業,植入內容,建立關聯,活躍生態。

人們來到城市,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人實際上會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中轉換。當人確定下來的時候,他希望能夠在一個相對自足的環境中,而當人在尋找新可能的時候,他希望是在一個有更多選擇的地方。


一個理想的城市,也正是能夠在這兩者之間方便轉換的地方。


4.城市更新要怎么落地

第一,建筑的使用功能發生變化。例如,有些工廠搬遷帶來大量廠房的閑置,如果對這些閑置的廠房進行更新,改建成商業街、寫字樓,那么城市就在不增加一畝土地的基礎上完成了功能更新。


第二,城市更新還要兼顧公共空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居住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區不僅要有房子,還要有公園、綠地、體育館等公共設施,這是城市更新必須考慮的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