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發展中的七大潛在風險
2020-08-19
企業家做企業,大多都有一個百年老店的夢。園區人做園區,同樣有一個“百年老店”夢??涩F實是殘酷的,許多項目可能等不到園區的成熟發展,便因自身缺陷而不得不提前退場。本文總結產業園區發展中的七個潛在風險,園區人在做頂層設計,以及在實際操作中注意防患于未然。
企業家做企業,大多都有一個百年老店的夢。園區人做園區,同樣有一個“百年老店”夢??涩F實是殘酷的,許多項目可能等不到園區的成熟發展,便因自身缺陷而不得不提前退場。本文總結產業園區發展中的七個潛在風險,園區人在做頂層設計,以及在實際操作中注意防患于未然。
1.政策風險
產業地產以政策為導向,政策直接決定了園區的生死。風向好的時候,項目即使差一點也沒問題,政策不利的時候,個人能力再強也很難突破發展。尤其是近兩年,房地產調控力度持續加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政策招商已非長久之計,各級管委會機構開始探索市場化改革,下放決策權,更迭主管領導,不確定性增大。
按目前情況,一旦離開政策,大多數園區是玩不下去的。園區界面臨著最大的改變,恰恰是政策紅利消退,市場環境走向規范化和充分競爭,未知政策風險的園區,將以加速度死亡。
2.拿地風險
園區對地域經濟、產業、文化、政治環境等非常敏感,任何一個因素的不協同,都會導致項目功虧一簣。只有在對園區行業有較深刻認知和理解的團隊,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選址決策。
雖然大多數園區運營商會聘請咨詢機構調研,但大多是羅列數據和想當然,實際操盤結果卻不盡人意。比如某外來產業地產商,選址區域只是空有概念,幾年時間都未有絲毫起色,令人唏噓。
一幅優質地塊,政府的要求已經從單純的“講好故事”到對背景、資源、產業、投資強度、項目、稅收等方面的全方位覆蓋;而且,用地稀缺也導致拿地門檻驟增,一旦有實力更強或者與政府關系更為緊密的企業加入競爭,地還是拿不下來。
3.商業模式風險
商業模式的風險從拿地就開始了,所以做園區商業模式一定要想好。有一些新手以政策優惠帶限制條件拿下一塊偏遠空地,一開始以為自己占便宜,結果建完發現開發周期長、實際成本很高,而且新區寫字樓無人問津,最后賠得血本無歸。
另外,一旦大環境不好,園區很快會陷入困境,必須要找到其他的盈利模式。單純依靠政府補貼?補貼多少,能到什么時候都是未知數;靠投資和服務?90%的園區,都沒法靠投資賺錢。所以哪怕再有情懷,商業模式也必須要先設計好。
4.產業風險
產業定位是園區的“風向標”,錯誤的定位會讓招商工作舉步維艱。目前我國多數園區的定位都非常模糊,對于產業定位,少說也要有5-6個,互聯網、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幾乎覆蓋了全國園區;還有一些跨界產業地產商,盲目忽視產業規劃,只注重房子建筑和營銷,結果最后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
園區絕對不能選的產業包括:地方政府不支持的產業;處于衰退期的產業;對區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的產業;與周邊同質化的產業;不具備產業發展條件(產業基礎、人、資金等)的產業;尚處于概念階段的產業等。
5.財物風險
園區對資金的需求量巨大,從土地整理到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產業投資,基本是以資本鏈條為主軸進行操作。而且,園區項目收入的大部分來源于出租而不是出售,項目一般回款周期很長,非??简炦\營商的資金鏈和融資能力。
園區是一個天生融資渠道狹窄的行業,基本以債權融資為主。但是債權融資均需要在固定的時間點還本付息,勢必對項目產生較大資金壓力。如今,多數園區處于“短債長投”的局面,回本時間短至3-5年,多則8-10年甚至更長,加之園區資產整體變現能力差,更需要長期廉價的資金支持。
6.概念風險
適當的概念可以給予園區和企業更多的想象空間,但過度的追捧很容易造成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企業可能會被蒙騙一時,但最終還是會出走。園區運營方要注重對概念打造,要從園區自身情況及發展愿景出發,尊重園區發展規律,妥善地進行設計和營銷,避免太過關注概念本身,忽視園區運營實際情況,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7.多元化風險
企業多元化,必定多風險。對于經營投資,大部分國人普遍缺乏專注精神,一旦有了增長,首先考慮的不是縱深發展,而是橫向跨界。在地產越來越難做的今天,手里有閑錢的企業都在謀求多元化發展。
多元化發展本身是一條出路。但這條出路的前提,是要有一個與當前主營業務互補的成熟項目以及穩定的現金流。否則,當一個項目有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反而拖累原有主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