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控》這本書里,凱文·凱利說:單個進化體的價值,由他和這個系統連接的數量與質量來決定。


在不少產業園區里,每一棟建筑是原子化的、獨立的,建筑與建筑之間分得很開,員工除了與身邊的50米以內的人會打交道,沒有其他公共空間接觸到園區其他的人,沒有機會建立連接。


創新社區與產業園區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就是:以人為本。


空間設計以人的尺度來規劃、以人的舒適度為基準,以人與人的連接為目標;更有前瞻性的園區會考慮到這個創新社區的品牌定位、價值主張,精神文化等等,這些越來越將會是創新社區里非常重要的一點。


另一個非常大的區別是:充分連接的生態系統。


在創新社區里,會有很多激發交流、創造偶遇的公共空間,甚至結合行為學、心理學等等領域,創造不同人相互“碰撞”的熱點,從而激發更多的想法與創新。

對創新社區而言,生態系統變得非常重要,上下游產業、相鄰近的產業,慢慢地形成自我循環,就像是一個自然的森林一樣,隨著時間逐漸根深葉茂。


有意思的是,這種以人為本、激發交流與碰撞的空間設計策略,基本上不出現在創新社區的主街上(因為大部分主街道以“車行”為主),而是更多地在以慢性為主的“后街”、“庭院”空間中展開。


所以,為了方便,我們把這種設計策略統稱為
“后街策略”。


那具體什么是后街設計策略?我們把它拆開了,分成5點帶給你:



  01 街區尺度  


在后街的街區系統中,街道是依據腳來建的,從一個街區到另外一個街區,讓人步行起來很輕松;從街的一側到另外一側,一個人問候可以被對面的人聽得到。這種尺度會讓人感覺溫馨,就像是辦公室或者自己家的一個延伸。


在街道的交通系統上,以時速4-7公里的步行與自行車為主,這樣的速度能激發“逗留”,而“逗留”有助于人與人之間的的非正式交流,交流不僅激發想法創新,也為社區建立了信任基礎。

(適合步行的波特蘭街頭,活力滿滿)



  02  打造特色  


主街承擔的是功能,可能每個城市都大同小異。但每一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這些文化、傳統、城市的歷史、價值觀才是充滿魅力之處,而這最日常的體現就是后街。

后街的特色會讓區域具有獨特的品格與靈魂。


我們FTA有個葡萄牙籍設計師,他跟我們分享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條“粉紅街”的故事——這條街因為陰暗隱蔽,曾經是里斯本有名的紅燈區,各國水手晚上來尋歡作樂,名聲自然不好。隨著附近地區的城市更新,政府決定做點什么,來改變這個地區的“形象”。


當時是2011年,葡萄牙政府的預算相對緊張,他們想了一個絕妙而又省錢的好辦法——把街道刷成粉紅色(PINK)的!


對,簡簡單單的涂個顏色,“PINK STREET”的名字就傳開了。不少好奇的年輕人紛紛前來感受獨特魅力,心思縝密的商人看到商機,慢慢開設了俱樂部,酒吧,餐館,時尚達人慢慢也匯聚此處,這個里斯本的前紅燈區變成了夜生活的時尚場所。



  03 做好平臺  


我們之前說過,一流的園區是小白鼠 — 創新社區是企業最好的試驗場與展示平臺。


當一個公司看到鄰居公司在做什么時,可能會促使這家公司采用鄰居的產品或展示技術來迭代自己的產品或公司,甚至會與鄰居公司有合作。而如果有一百個公司這樣做,這一動態網絡的價值就會爆發,這一復雜的自組織的經濟關系網絡會推動每一個公司都嘗試新事物,迸發創意與合作。


很簡單的一個策略就是 --讓創新看得見:比如,可以把建筑底層空間變得透明,甚至提供路道,用來展示本座建筑企業里的工作(這在我們實際設計的很多案例里都有做到);在公共場所或咖啡店提供電源插座和wifi,增加人們在公共場所逗留、工作和思考的時間;基于城市的初創公司,可以在公共空間提供測試產品和服務的功能。


在柏林TXL的“后街”里↓,路燈柱將配備5G手機天線,交通和停車攝像頭,Wi-Fi和電子充電功能。這些功能將創新社區變成了實驗室,讓公司更具競爭力。



  04  營造活力  


多元是創造活力的不二法門。

特別是年輕一代,他們希望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便捷地享受各種服務設施,并擁有更多新奇的體驗。創新社區需要吸引并留住這些企業,而企業想要有這樣一個活力磁極來吸引并留住年輕的員工。


后街就是活力的釋放之地——這里有餐廳、有咖啡館、便利店、健身房等熟悉的業態,可能也有秀場表演、酒吧、博物館、畫廊、甚至有新潮小眾打卡店……不同愛好不同次元的年輕人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的“部落”,很神奇的是,這其實也是“弱關系”的一種體現,“弱關系”提供了一種松散的連接,并提供了在現有網絡之外的新信息、新聯系人和業務線索的通路。


比如在倫敦硅環島的后街里↓,就有大量前衛的設計工作室、美到炸的藝術展館、各種酒吧、餐廳、精品店、健身房…… 這些服務更多元,更具有活力,吸引到了大量的年輕人。




  05  靈活運營  


后街的設計只是開始,要知道,當物理空間一旦落成,最終用戶就是功能需求的專家,而不是規劃師與設計師。


空間要適應用戶(變化)的需求。

所以其關鍵詞在于靈活。


這跟“精益創業”有異曲同工之處:快速得到用戶的反饋,快速做出相應,經常和用戶測試他們的產品,并接受不斷變化的需求,而不是堅持原有的計劃。


所以,在后街的打造上,可以采取“精益”原則:更輕,更快,更便宜。


如果一個想法在初步測試后效果不好,那就趕緊放棄,并重新嘗試新的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漸進的方法將產生最佳結果,同時避免糾正昂貴、耗時的錯誤。


舉個例子:要打造綠道,那么先培育簡單低價的綠植,吸引人進入后街互動,然后根據人們的行動習慣,再進行綠化的完善。最大程度地貼合人們的使用習慣,同時節省了成本。



后街是一個創新社區的魅力之所,也是這里的人們展現更多面的自己、相互交流、充電成長、實驗迭代的地方。一個創新社區好不好,不是看建筑做得有多漂亮,更是看人們在空間里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