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浦東新區舉辦全力推動浦東科技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浦東新區促進重點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并解讀科技創新功能優勢倍增和產業能級倍增的行動方案。一起來看↓






九大專項措施

聚焦產業能級和空間優化


根據浦東新區產業能級倍增行動方案,到2025年,培育形成六個“千億級”規模的硬核產業集群,針對重點優勢產業成果轉化、產業鏈協同、示范應用推廣方面分別給予政策支持。整個政策體系立足助力企業主體,強化問題導向,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活力互動,從推動產業能級提升、空間優化利用兩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 


集聚優質產業創新資源

對新引進的產業生態塑造能力強的領軍企業、平臺型企業、創新型企業、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等優質產業創新項目落地給予獎勵。鼓勵研發中心成為結算中心,對研發中心經濟貢獻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核心人才獎勵。


鼓勵企業加大投資力度

對新增的重點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在項目完成后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給予企業獎勵。


支持創新成果產業化

鼓勵生物醫藥企業產業化成果落地,對一類新藥、二類新藥、首次仿制藥獲批上市,或三類醫療器械、三類體外診斷試劑獲批上市的企業給予獎勵。鼓勵藥品生產企業提高生產管理水平。



鼓勵產業鏈協同聯動

支持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制造企業加強合作,鼓勵藥品、醫療器械研發企業和生產企業加強合作,鼓勵本地企業轉型進入航空產業龍頭企業的供應體系。


支持示范推廣應用

鼓勵高端集成電路產品、5G核心設備及配套產品、基于5G網絡的創新產品應用銷售,支持重點優勢產業領域的應用場景示范、功能平臺等項目,支持區塊鏈、邊緣計算、異構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應用。


保障產業用地供給

優化產業用地儲備機制,優化產業用地項目準入,在工業用地復合使用上探索工業、研發、辦公、商業等功能用途互利的用地混合布局、空間設施共享。



提升存量空間績效

鼓勵“退二優二”騰挪產業空間。鼓勵產業區塊內優質項目實施改擴建,允許產業區塊外優質項目實施“零增地”改擴建。允許產業區塊外存量企業開展設備技術改造。


支持盤活存量空間

鼓勵優質項目充分利用存量產業空間,提高產能、擴大規模。鼓勵園區平臺公司通過各種方式盤活存量低效用地和物業空間,盤活的存量工業用地應用于提升產業能級。


配套支持市級項目

對獲得上海市級專項資金立項資助(具體的專項政策目錄由年度申報指南公布)的項目,給予一定配套支持。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發展,對上海市入庫培育企業給予一定獎勵。原則上,同一項目各級政府獎勵和資助總額不超過企業總投入的50%。



科創體系實現六大功能倍增


科技創新和產業集群是浦東經濟騰飛主要手段。在邁向高質量發展中,浦東在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功能優勢倍增和現代化產業集群分別制定了整體目標和整體布局。


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功能優勢倍增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力爭把浦東建設成為全球范圍內科技創新資源最集聚、創新轉化機制最靈活、創新創業生態最活躍、科創產業融合最緊密的地區。


浦東將圍繞科學發現、科創策源、創新主體、創新轉化、科創孵化、產創融合六方面實現功能倍增,打造科學設施集聚新高地、構建科研協同創新新體系、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新平臺、打造高能企業培育新優勢、孕育硬核產業集群新動能。



重點實現六方面倍增:


科學發現功能倍增

把準世界科技前沿新方向,聚焦“從0到1”,在光子科學、量子科學、腦與類腦科學、結構生物學、天體物理等領域,爭取產生重大的科學發現。


科創策源功能倍增

到2025年,建成10個大科學設施,形成世界一流大科學設施群,張江科學城打造成為全球綜合能力最強的先進光子科學中心。


創新主體功能倍增

推動研究性機構、創新型企業、各類人才集聚,到2025年建設1家國家實驗室,布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高能級科研院所,匯聚大批創新型人才。



創新轉化功能倍增

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浦東模式,到2025年市級以上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數量達到250個,每萬人發明專利數量達到150個。


科創孵化功能倍增

構建多層次、開放型的創新生態,到2025年,大企業創新中心達到20家以上,創新型孵化器200家以上,科技企業加速器10家以上。


產創融合功能倍增

協同推動當前硬核產業發展和未來新產業培育,到2025年,爭取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0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含培育)1000家。



浦東新區科技創新總體布局主要圍繞五方面:


打造科學設施集聚新高地

到2025年,建成大科學設施10個,其中張江8個、臨港2個。依托上海光源、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超強超短激光裝置等,張江將形成先進光子科學中心,逐步形成囊括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學科實驗室、研究平臺等的世界一流大科學設施群。


構建科研協同創新新體系

到2025年,參與建設1家國家實驗室,爭取布局4家新型研發機構,上??萍即髮W建設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型、研究型大學,復旦張江國際創新中心、上海交大創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等發揮突出作用。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打造國際化人才高地。



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新平臺

從平臺建設、技術對接、知識產權三個層面,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浦東模式,探索普惠性的產學研合作機制,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的研究與企業需求對接。


打造高能企業培育新優勢

構建多層次、開放型的創新生態,鼓勵頭部企業建立創新中心,打造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電子、機器人等集群式創新平臺,推動以集成電路設計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的全區產業融合創新體系。


孕育硬核產業集群新動能

當前硬核產業發展和未來新產業培育相結合,爭取在光子科學、量子科學、腦與類腦科學、結構生物學、人工智能等當前重點科研領域孕育出未來硬核產業,推動產業持續迭代。



六大硬核產業能級倍增


根據浦東新區產業能級倍增行動方案,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和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服務業占GDP比重上升到33%。工業增加值從2732億元增長到4600億元(23%),總產值達到18400億元,增加值率保持在25%以上,工業從產值規模增長向效益增長轉變。在產業集群上,到2025年,培育形成六個“千億級”規模的硬核產業集群。


此外,從投資的角度,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也將從2018年的投資規模300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720億元,即實現制造業投資規模的倍增。



總體布局上,浦東新區現代化高能級產業集群主要聚焦“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六大硬核產業。


聚焦“中國芯”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全鏈條產業體系。聚焦張江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和臨港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基地,打造國際領先水平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在高端芯片設計、核心器件量產、先進制程、核心裝備開發、關鍵材料攻關等領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芯片制程工藝達到3納米,芯片設計水平國際領先,刻蝕機等核心裝備國際先進,極紫外光刻機實現關鍵突破,圍繞開源指令集構架(RICS-V)和國產化EDA軟件進行攻關,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到2025年,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銷售規模達4000億元,集成電路企業科創版上市數量實現倍增。


聚焦“創新藥”

建設全球卓越的研發高地和制造基地。依托創新藥產業基地、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和張江總部園建設,在腫瘤疫苗、細胞治療、診斷試劑、高端介入植入器械等領域實現引領式發展。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一類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上市數量實現倍增,“創新藥”對生物醫藥產業的貢獻提高到30%以上。



聚焦“藍天夢”

建設大飛機國家戰略核心承載區。服務大型飛機研制國家戰略,C919實現穩定量產,CR929進入試飛驗證和取證新階段,國產商用發動機實現列裝。依托“一谷一園”建設,構建區域民用航空配套產業體系,將浦東建設成為航空創新策源與高端產業引領中心,實現浦東航空產業飛躍式發展。到2025年,產業規模力爭達1000億元,在產業規模、產品交付、新設企業等方面實現指數級增長。



聚焦“未來車”

打造新能源引領智能驅動的全產業鏈集群。以特斯拉新能源汽車量產為契機,布局“三電”等核心零部件配套產業;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示范應用及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推進現有傳統汽車的技術水平,提升零整比。形成深度跨界融合的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到2025年,汽車工業總產值達4500億元,產業規模實現倍增,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達30%。


聚焦“智能造”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高地。發揮船舶、海工等產業基礎雄厚優勢,推動郵輪規模建設;圍繞龍頭企業,打造張江機器人谷,主攻高端、精密提升、智能升級、拓展服務,力促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高端船舶和特種船舶制造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到2025年,成套設備產值達2200億元,在產業規模、機器人制造等方面實現倍增。


聚焦“數據港”

建設數字經濟創新策源地和全球數據服務中心。依托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發揮浦東在金融數據、算力算法、制度創新、應用場景等方面的優勢,持續提升產業賦能水平,形成集數據匯聚和調度、數據挖掘分析、數據展示和體驗等一體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據產業集聚區。到2025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規模達5500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在產業規模、增加值規模、百億和十億企業數量方面實現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