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上海作為全球貿易中心之一,對外貿易一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19年上海進出口總額達34046.8億元,進口20325.9億元,占比59.7%,出口13720.9億元,占比40.3%。其中,上海產業園區出口交貨值達到7009億元,占上海市出口額的51%。

目前,我國面臨著疫情常態化及貿易保護主義的多重影響,對外貿易將面臨重大挑戰,園區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也將發生重大變革。在此情況下,上海的產業園區應充分關注外部影響,在把握對外貿易結構的基礎上,提前做好產業鏈、供應鏈判斷工作,精準謀劃園區后續產業發展。



上海外貿進出口結構分析



上海市2019年進出口總額達34046.8億元,外貿依存度達到89.2%(我國平均外貿依存度為31.86%)。從貨物進出口角度來看,上海長期進口大于出口,且占比越來越大,2013年比例為1.16:1,但經過自貿區落地、國際進博會召開等重大事件的促進,進口額開始遠超出口額,2019年比例達1.48:1,增幅近27.5%,從進出口額變化角度可以看出,上海作為一個貨物進口大港、對外貿易城市的屬性不斷增強。

注:本文圖表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海關、上海統計、上海海關,下同

圖一 上海貨物進出口總額變化情況


上海外貿主體變化情況

從外貿經營主體進出口總額來看,外企占比最高,2019年達到21837.9億元,占比64.14%,其次是民企、國企,這個占比與全國數據中民企超過外企的結構不同,體現出上海相對比較依賴外資的態勢。

表1 2019年上海外貿主體進出口數據

統計2013年以來的數據,上海外企進口、出口數據逐步增加,但凈出口呈現減少趨勢,說明外企主要還是利用上海性價比較高的人力資源優勢,從外部進口零配件,進行加工組裝后再出口或國內銷售,上海作為加工中心的貿易定位暫時沒有改變。國企一般占據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進口權限,進口后進行生產或二次銷售,2018年國企增加進口500多億元(進博會);民企早期擔負著出口責任,在2016年前進、出口數據基本持平,但由于上海生產經營成本的逐漸增高,制造業民企搬離上海的增多,導致出口增速低于進口增速,也逐步轉向國內市場。

圖二 上海外貿經營主體凈出口變化情況

上海貿易伙伴國(地區)變化情況

歐盟、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及東盟等是上海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分析上海與貿易伙伴的進出口總額和凈出口額兩個指標可以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從總量看,歐盟、美國和東盟是上海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但從賺錢角度看,美國是唯一的貿易順差國。

與歐盟(德國為代表)方面,上海近年與歐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與歐盟18座城市建立了友城關系,從近年數據看,上海從歐盟的進口貨物總量越來越大,從2013年的1193億元逆差增加到2019年的2534億元,歐盟國家中,德國與上海經貿關系最緊密,占整個歐盟進口額的37%。與美國方面,上海對美貿易始終處于順差狀態,2013年最高峰達到了1723.7億元,但值得警惕的是凈出口順差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2019年順差僅為1058億元。據統計,中國對美出口前五類的產品為:機電音像設備、玩具家具制品、紡織品、賤金屬(鋼銅鋁等)制品、汽車零配件,而上海在以上五種類型產品生產中目前優勢不大,出口優勢將逐漸丟失。與東盟方面,進出口額在波動中增大,2019年進口額最高達到了2893.4億元,出口額為1808億元,中國對東盟進口商品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膠、煤炭和鐵礦砂等資源產品,出口貨物主要是機電、高新技術產品。

圖三 上海與主要貿易伙伴國(地區)進出口總額情況

與日本方面,日企在上海投資較多,2019年進出口總額達3700億元,但2013年以來我國對日出口貨物逐漸減少,進口貨物額一直增大,說明主要從日本進口貨物在上海進行加工,中國自日本進口的前五位的機電設備及零件、精密化工產品、車輛船舶等運輸設備、光學、醫療儀器及賤金屬制品等商品幾乎都是科技產品的零配件或是各類精密生產設備,最終用于國內消費或出口;與韓國方面,進出口額較穩定,2015年達到進出口峰值后逐步減少,前五名進口產品分別為機電設備及零件、光學醫療儀器、精細化工制品、塑膠制品、礦制品(原油加工產品)等,韓國一直是我國進口芯片內存的重要來源地,而上海恰是重要的半導體產品生產基地;與中國臺灣方面,進口額2019年達到了1435億元,逆差值達到了735億元,主要還是因為機電產品(臺積電芯片等)進口較大。據統計2018年我國自臺灣地區進口機電設備及零件1286億美元,占總進口比重的72.4%,上海集成電路等半導體產業高度依賴臺灣企業產品的供給。

圖四 上海與主要貿易伙伴國(地區)凈出口變化情況

上海進出口貨物類別分析

上海進口商品中最多的是機電、電子類產品,出口商品中最多的也是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等,說明上海目前電子信息產業較發達。上海為了完成電子產品的生產出口,需要從日韓臺美進口大量的機電設備、零配件及精細化工產品和設備,這縱然使得上海與全球產業鏈關系緊密,但從產業鏈安全角度來看,上海目前的產業基礎還是較為薄弱,核心產業鏈環節不強,“卡脖子”技術較多,仍是憑借人力資源及市場需求來吸引外企投資,抵御風險能力不強。

表2 2019年上海進出口商品情況(單位:萬元)



上海產業園區發展建議



產業園區是上海制造業的主戰場,承擔了大量本市企業的產品出口制造工作,2018年開發區工業總產值2.84萬億,出口交貨值7009億元左右,其中國家級園區出口交貨值3483億元,占比接近50%。

表3 上海園區出口交貨值

在國家級園區中,出口交貨值前列的均是上海戰略新興產業、高端產業的集聚區。

表4 上海園區出口交貨值前十名


通過分析上海近年外貿進出口數據,建議園區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高度重視各外貿主體的穩商營商工作。在中美貿易摩擦擴大化及日本撤離企業的新聞沖擊下,上海外資企業很可能存在一定波動,園區應加大外資外貿穩商營商力度,同時應落實民企出口待遇,加大政策扶持,確保經濟平穩發展。同時,在疫情前景不明和貿易保護主義依舊盛行的背景下,外貿重心更需要放到周邊國家。

高度重視國內市場內循環的體系構建。在早先注重“出口導向加投資拉動型動力學機制”的國外大循環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的轉變下,園區應加大對國內市場的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國內市場需求,加大精準招商引資,在承受貿易保護主義和新冠疫情雙重沖擊下促進園區經濟新一輪增長。

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力度,突破“卡脖子”技術。上海工業體系高度依賴日韓及中國臺灣的高精尖產品、設備和技術,國內替代性不足,存在一定的產業鏈風險,建議園區落實上??苿撝行慕ㄔO戰略,加快關鍵技術和設備產品的攻關,掌握核心技術環節及產業鏈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