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基建的浪潮洶涌而至,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新力量,為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新動能。伴隨著城市治理創新的探索,以大數據為新生驅動力的數字力量,正推動著社會治理模式的新變革。


城市大腦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



今年3月,習大大來杭考察時說:城市大腦是建設“數字杭州”的重要舉措。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大城市也可以變得更“聰明”。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從智慧城市運行而言,數據是重要基礎,收集的數據量越大,數據融合的程度越高,城市就越“智慧”。就拿杭州城市大腦而言,從簡單的“治堵之計”到精細的“治城之策”,數據智能正在努力推動城市治理進入一個正向循環——通過數據推動一個個場景服務,最后沉淀更多數據,推動城市治理智能化加速。


如今,一批城市正走在“城市大腦”建設與探索的道路上?!俺鞘写竽X”憑借一個城市的大數據,快速智能地調配交通、教育、醫療等資源,將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條?;诔墒斓某鞘邪l展理念和信息技術體系,“城市大腦”已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數字基礎設施。


產業與城市正在尋找新的共振



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石,挺起了一座城市的脊梁。城市之間的經濟競爭歸根到底是產業實力的競爭,如何提高產業治理效能、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政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國正進入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攻堅期,去年,中央財經委提出“產業鏈現代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的新目標。我們需要更加精準、有效、合理的產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來支撐中國經濟未來數十年的穩健發展。


今年國家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產業數字化迎來全新的發展局面。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產業深度垂直融合,打破“信息孤島”,從海量產業數據資源中釋放出治理效能,可以為產業治理帶來持久推動力。


表1  2020年1—7月3大重磅政策(選)

 

當前,各政府部門間數據融合不足,產業的數字化程度不深,從“政務”到“產業”的數據平臺和數據通道尚未形成,無法在常態數據監測、產業拐點研判、產業風險防范、產業階段評估方面做到精準的產業管理,無法形成協同一致的“指揮棒”,極大地影響產業鏈上下游供需的匹配效率。從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看出,生產企業的產能、庫存等信息未實現數字化,導致物資供需信息不對稱,影響大規模醫療物資生產和調配的效率,無法滿足國家從急到緩、從重到輕的精準化物資統籌管理需求。由此可見,和城市一樣,產業也需要一顆“大腦”以加速產業的數字化進程。全國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多地都走在新型產業治理的探索之路上。


由火石創造承建的城市產業大腦,正是給當地重點產業裝上了一顆“大腦”,它重點關注醫藥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科技服務業等高精尖產業,通過建立企業數字化畫像,形成動態跟蹤數據庫,幫助政府圍繞企業需求和困難做好精準服務。同時關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重點領域的發展,不斷積累和充實數據體系,形成城市優勢產業工作基礎。


面向數字經濟時代,地區產業發展評價也要超越一二三產業體系的架構,在構建內循環的大背景下,塑造高精尖產業在研發形態、實體形態、服務形態的新型治理模式,把政府“看得見的手”與市場“看不見的手”,通過數字通道,在經濟運行層面的產業鏈環節和節點融合與銜接,形成新型的數字經濟調控新形態。



小結



滾石上山,爬坡過坎。鄔賀銓院士曾說,建設數據驅動的智能城市的責任不僅屬于數據科學家和分析師,而且屬于政府的每一位公職人員和廣大市民,這就需要全社會形成“數據驅動”的文化環境。


如何通過產業數據聚變,引領產業裂變?我們需要給產業裝上“大腦”,為城市大腦補充產業大數據和應用場景,去深度把握產業治理的規律和特點;去科學配置產業資源;去轉變產業治理模式、提升產業治理水平;去擁抱產業治理創新發展的新趨勢。


新舊治理模式交替之下,一條利用數據驅動治理的全新路徑已全面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