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把握“現代產業體系”的內在邏輯
2020-11-10
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與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是什么關系?
陳憲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
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內需包括消費和投資,是新發展格局的源動力之一。形成新發展格局,要以暢通國內大循環為前提,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作用,既全面促進消費,又拓展投資空間。在經濟學的闡釋中,消費是最終需求,投資是引致需求。這里,引致的意思是衍生,之所以要投資,是因為需要滿足居民和其他社會主體的消費需求。
隨著居民收入增長,技術進步加快,需求及其滿足出現了兩個重要特征:其一,潛在需求的比重提高,需要新產品、新服務將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其二,供給創造需求的能力增強,新產品和新服務大多是供給(科技)創新的產物。就靜態而言,消費需求是第一性的;就動態而言,內在著創新的投資需求對消費需求有轉化、拉動和促進作用。所以,國內大循環既要擴大最終消費,又要用供給創造和實現需求。在以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為主要內容的新經濟時代,科技創新創造消費需求,并通過投資需求具體實現這些創造過程。高鐵科技和投資,乃至形成高鐵產業,就是一個生動的實例。這是新經濟時代,需求和供給間關系(即消費、投資和科技創新間關系)的重要特征??梢哉f,科技創新是新發展格局的另一個源動力。
正是因為供給創造需求,科技創新創造需求,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將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其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擴大內需。全會進一步指出,科技創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這里的“四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經濟主戰場代表著創新或供給,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代表著需求,尤其是居民的最終需求,進而明確地揭示了需求和供給即科技創新間的關系。
科技創新成果通過產業化,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
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對中國經濟增長,而且對滿足國家重大需求和居民最終需求做出了重要貢獻?!笆濉币巹澰凇笆濉币巹澋幕A上,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綠色低碳(節能環保與新能源)、高端裝備與材料(高端裝備制造與新材料)、數字創意等八個產業或六個產業領域,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18年,國家統計局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又加入了相關新興服務業(領域),可稱為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或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明年將開啟“十四五”規劃??梢钥隙ǖ氖牵凇笆奈濉币巹澗V要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會增加新的內容,或有新的概括,并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其發展。
在“十三五”規劃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目標設定在15%。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19%,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主營收入的比重超過25%。所以,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目前已超過20%。2010-2018年,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1%,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快8.7個百分點,比GDP增長快9.6個百分點。更多的數據表明,近十年來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年均7.5%的中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17.1%的高速增長。也就是說,正是這一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對沖了增長整體下行的壓力。
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分布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地區。作為科技創新產業化的成果,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源自創新創業。創新創業生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具有集群的空間特征。這是被現實證明,也是被實證研究證實的事實。所謂創新生態和新興產業集群,就是某個物理空間聚集著別的地方難以模仿的創新創業資源,并由此培育新創企業和新興產業。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形成創新生態和新興產業集群,這是因為,創新需要若干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如人才、資本、基礎設施、創新生態,甚至氣候,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夠具備這些條件。這些要素和條件同時存在,均衡配置,要求近乎苛刻。所以,創新集群和新興產業集群一般生成于某個都市圈或中心城市,分布于世界為數不多的地方。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和成都等城市,有著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和新興產業集群。在中國的其他城市,也正在形成這一發展生態和格局。
筆者估計,“十四五”時期,雙循環和科技創新將共同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中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