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技產業,從產業鏈、創新鏈到供應鏈升級
2020-11-20
新冠疫情又一次引發了全民對健康科技的關注,包括診斷試劑、疫苗、抗病毒藥物、提高免疫力藥物、生命監護及支持類器械等產業價值短期看好,但這不會影響健康科技的長期發展趨勢。
從長期來看,20世紀生命科學領域最偉大的成就莫過于對基因的猜測、發現、認知、測序以及些許的改造,伴隨著生命科學的突破,健康科技產業將迎來巨大的變革。在健康數據獲取層面,基因測序、微生物組測序將逐步普及;在疾病診斷層面,以健康大數據為基礎,醫療AI、診斷機器人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疾病治療層面,靶向性藥物、手術機器人、基因治療、單譜微生物治療、干細胞治療等精準醫療手段將成為主流。
就我國而言,雖然在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精準醫療技術等方面與先進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但總體上我國已站在健康科技產業變革的大潮中,從研發體系建設、本土企業成長到跨國公司投資,在全球健康科技產業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伴隨我國醫療健康市場需求的升級,健康科技產業正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精準醫療
隨著基因技術的日益成熟,精準醫療理念貫穿醫療全過程,全球個性化診療市場加速開啟。從發展態勢看,基因治療尚處于技術攻關期,基因測序、基因診斷成本下降迅速,市場快速增長。生物樣本庫、臨床大數據商業價值初步體現,未來服務于精準醫療的市場空間巨大,將會呈現快速發展勢頭。
未來細胞治療在慢性病防治、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癌癥、心血管疾病中的市場份額將增長最快,皮膚、軟骨組織修復等也將成為主要市場。腫瘤治療進入免疫細胞治療時期,有望占據抗腫瘤市場較大份額;干細胞產業鏈形成了上游干細胞采集和存儲、中游干細胞技術研發以及下游細胞診療企業。我國躋身CAR-T臨床研究第一梯隊,將干細胞研究列入國家863和973計劃,預計未來幾年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2、生物制藥
隨著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多肽、蛋白、酶、激素、細胞生長因子及單克隆抗體等蛋白質藥物不斷涌現。單克隆抗體還處于高速發展期,治療性抗體等領域成為關注重點,未來幾年預計增速超過30%。小核酸制藥是人類現代制藥歷史上的繼小分子藥物、單克隆抗體和蛋白藥物之后的第三次浪潮。
疫苗市場未來重要的增長動力將是新型、重磅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重組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和抗獨特型抗體疫苗等。其中新型疫苗市場需求旺盛,可提升防控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能力,可帶來千億規模產值的疫苗市場。
3、創新型醫療器械
中國的藥械比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來增量空間較大,影像設備、體外診斷和高值耗材占據醫療器械市場的前三大細分門類,內窺鏡、化學發光、CT、MRI、彩超、血球分析將成為國產替代的黃金領域。監測類、保健類、康復護理類的家用小型醫療器械成為健康生活必須品。
高端治療設備、醫療機器人等將帶來診療的顛覆性革命。腫瘤治療等領域醫療技術升級,口腔、眼科等??漆t院建設帶來相應??破餍档膹V闊市場?;谥悄芗夹g的醫療機器人將在輔助治療領域發揮巨大作用,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成增速最快市場,醫療AI結合虛擬影像診斷將成為未來技術和應用的爆發點。
4、生物制造
微生物研發與制造現階段以科研院所、實驗室技術研發為重點,技術門檻高,應用尚待探索。生物基材料已進入市場化階段,規模快速擴張,2020年我國產能將達1300萬噸。保健品低端市場競爭激烈,高端技術前景廣闊,近年來保持年均增速15-30%,2020年規模有望超過4000億元。
功能食品、藥妝行業持續升溫,高額利潤空間吸引各路資本,很多中醫藥企業通過拓展功能食品、藥妝產品實現規模擴張。在歐美國家,藥妝化妝品的市場份額占整個化妝品市場的60%以上。而在中國盡管化妝品銷售總額數目龐大,但藥妝化妝品市場份額依然很小,未來增長空間較大。
以上這些熱點領域的探討不一定能覆蓋全部健康科技領域,還有小分子化學藥、中藥現代化等領域都存在較大的發展機會,如中醫藥在新冠抗“疫”中得到了廣泛使用。而從未來的產業生態發展看,現在已到了健康科技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鏈整合重組的關鍵階段。一方面,這些熱點領域蘊藏著廣泛的產業機會,必將催生大量的創業企業、企業裂變和跨國投資;另一方面,隨著新版GMP及國家政策的鼓勵,生物醫藥行業不斷并購重組,行業集中度也將逐漸提升。
從我國健康科技產業布局看,除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南京、杭州、武漢、西安、成都等高校資源豐富、健康人才密集的城市,也都形成了生物醫藥創新產業集聚。在健康科技大爆發的背景下,健康領域創業的門檻不再高不可攀,健康科技有望延續“產業下沉”的規律,由城市群中心城市向周邊地區形成圈層式布局,將為不同城市帶來廣泛的發展機遇。比如與上海一水之隔的海門生物醫藥科技創業園,就承接了不少張江藥谷和醫谷的成果轉化項目。
1、構建產業共同體
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生物醫藥產業的多點布局有必要整合升級,以熱點領域的科技創新為引領,聚集國內外高技術、高成長企業,形成“創業-瞪羚-獨角獸-龍企業”的企業發展鏈條。城市內部的多個生物醫藥集聚區,以及周邊地區的生物醫藥園區之間,通過企業間合資合作、技術聯盟等多種形式,可以形成聯動發展的產業生態圈。
基于生物醫藥產業的接力棒機制,龍頭企業將更有機會通過裂變發展、投資創業企業拓展研發管線,或是在全球設立創新孵化器,收購有潛力的成果項目,成長為引領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平臺型企業。連云港是實現生物醫藥企業裂變發展最成功的城市之一,早期的恒瑞醫藥等企業通過不斷的裂變式發展,不僅催生了正大天晴、豪森藥業、康緣藥業等醫藥百強企業,而且形成了以抗腫瘤藥、抗肝炎藥、麻醉手術藥、新型中成藥、新型藥用包裝材料和醫用消毒滅菌設備等六大產業為特色的醫藥健康產業集群。
2、打造特色產業鏈
以某些特定細分領域為切入點和重點發展方向,可以走出一條獨特的產業發展道路,如江蘇昆山的小核酸產業基地、常州的骨科及生物材料產業、浙江臺州的原料藥基地、桐廬縣的內窺鏡產業、河南長垣縣的醫療耗材產業等。
下面來看下常州的案例。目前,常州已形成以骨科、齒科、心血管植入物等為主的特色醫療器械產業集群,形成了全國最大骨科生產基地,涉及骨科植入物、骨科手術醫療器械、人工韌帶、骨折固定夾板等骨科相關領域。常州集聚了天衍醫療、亞邦天龍醫用新材料、南方衛材、脊碩骨科、法富來醫療科技、鼎健醫療等一批潛力型醫療器械行業新秀,擁有骨科植入物生產相關工具、表面處理、原材料、機加工等上游產業鏈配套,以及下游骨科植入物代理、銷售和服務的網絡。常州已連續多次舉辦中國國際骨科及生物材料產業投資峰會,在此領域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3、重構醫藥產業鏈
CRO、CMO、CDMO模式的發展,極大打散了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鏈,圍繞特定產品或研發生產環節可以形成模塊化集聚。典型案例如江蘇吳中醫藥產業基地,已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OTC營養補充劑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及中間體供應基地、全國品種最全的肽類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基地,這里面就有一定的CMO業務。吳中醫藥產業基地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綜合條件最好的靈長類實驗動物基地之一,集聚了藥明康德、西山中科、蘇州大學、貝爾達等多個動物實驗平臺。
4、推動創新鏈升級
從波士頓、硅谷等比較成熟的經驗來看,一個城市要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必須有頂級醫院和大學的科研優勢,同時要有很好的創業創新環境。波士頓在政府、企業、高校之間建立了專業中介服務網絡,包括行業協會、政府中介、民營中介等服務組織,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從研究開發、技術信息、技術聯系、成果轉化、專利申請到風險投資、管理經營、稅收優惠、商業化和市場開拓甚至出口援助等涵蓋整個產業鏈的專業服務,提高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官產學研合作效率。
在這方面,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也是積極作為,但現存的問題是多點布局的創新服務資源需要進行整合。杭州規劃建設醫藥港小鎮的意義就在于此,小鎮旨在加強與生物醫藥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三甲醫院等的創新合作,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的服務門戶重地,以構建全鏈條的產業服務體系為目標,營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態圈。目前已引進杭州師范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國家新藥安評中心浙江中心、浙江省醫療器械檢驗院、杭州生物醫藥創新研究中心、杭州諾獎國際創新中心、浙江人工智能新藥創制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杭州)創新醫藥研究院、中國藥科大學(杭州)創新藥物研究院、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生物醫藥產業化中心等重量級平臺。
5、參與全球供應鏈
產業供應鏈體系是構建區域產業生態的核心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產業供應鏈發展迎來了創新應用的新時代。生物醫藥供應鏈貫穿于研發、生產、流通和使用整個產業鏈條,涉及到產業領域內的各個企業和機構,諸如服務外包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醫藥生產企業、原料供應商、經銷商、醫藥電商、醫院、藥店等方面。暢通高效的生物醫藥供應鏈,對于整合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內各方的優質資源至關重要,有利于形成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集群。
從醫藥流通環節延伸發展健康科技產業,江西樟樹市、安徽太和縣等都算是成功的案例。安徽太和縣享有“買全國、賣全國”之美譽,借助醫藥流通網絡渠道,吸引一批生物醫藥加工制造企業入駐,現有華源仁濟藥業、貝克藥業、悅康藥業等醫藥企業400多家。在新興的精準醫療產業,入駐企業有華大基因、高安生物等,形成了高通量基因測序儀、核酸提取儀、基因檢測試劑盒、第三方基因檢測中心、生物大數據中心、靶向新藥研發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閉環。
隨著全球化創新的發展,發展醫藥供應鏈服務平臺,參與全球醫藥供應鏈,將是促進健康科技產業升級的重要一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已有所作為,中關村一站式生物材料與生物試劑進出口通關專業服務平臺,可以為科研單位、企業提供從咨詢、委托、代理合同的訂立、前置審批辦理、到貨、報檢、報關、查驗到最終送貨共26個特殊物品和生物材料的服務任務。成都更是高調打造全球生物醫藥供應鏈服務中心,集“通關、貿易、金融、物流、中介”等五大功能為一體,對接歐盟進出口藥品質量監管體系,探索“海外預檢”優化醫藥跨境鐵路冷鏈物流監管方式,打造聚焦生物醫藥產業的“管家式”全鏈條服務體系,以此集聚國內外的醫藥貿易總部、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等功能。雖還沒有看到多少實際的效果,但這種思路是對的,我國健康科技產業發展已到了放眼全球化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