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制造產業的發展趨勢及熱點領域
2020-11-23
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國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滲透性強、帶動作用大,在推進智能制造、加快強國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國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滲透性強、帶動作用大,在推進智能制造、加快強國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當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正處于供應鏈、生態鏈重塑變革的歷史機遇期,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推動產業鏈的向上升級,中美貿易摩擦正在改變全球產業布局,這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邏輯。基于該時代背景下,本文從發展概況、未來趨勢以及熱點領域對電子信息制造業做一下探討.
電子信息產業指為了實現制作、加工、處理、傳播或接收信息等功能或目的,利用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所從事的與電子信息產品相關的設備生產、硬件制造、系統集成、軟件開發以及應用服務等軟硬件的集合。
從行業領域方面來看,主要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包括計算機設備制造業、通信和網絡設備制造業以及其他信息設備制造業)、信息服務業(包括計算機服務、移動電子端服務和軟件服務),信息開發業(包括軟件產業、數據庫開發產業,電子出版業、其他信息內容業)。
近一個世紀,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沿著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南亞的路徑不斷遷移,當前正處于中國大陸向中國東南亞、南亞的遷移過程中。
(1)全球四次大規模產業轉移
歷史上全球范圍已發生4次大規模的產業轉移:20世紀60年代,美國產業結構升級,將紡織、鋼鐵等傳統產業轉移至聯邦德國、日本;20世紀70年代,日本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至“亞洲四小龍”;20世紀90年代,歐美、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將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汽車、電子等轉移至“亞洲四小龍”和中國;進入21世紀,伴隨著中國大陸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低利潤、低技術含量、高勞動密集的中后端產業環節正在進一步轉移至印度、越南等地區。
(2)中國電子產業價值鏈遷移是“常態”
過去幾十年,我國電子產業鏈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移,呈現出東部地區向東南沿海再向中西部地區、越南轉移的態勢,目前中西部地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正在形成以重慶、武漢、鄭州、長沙、合肥等中心城市為重心的新發展格局。未來十年將著重于向著“技術密集及高附加值產業”轉移。
(3)產業轉移的內在邏輯
歷次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均是由于遷出國電子信息產業升級,向知識密集的高附加值產業發展后,將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至遷入國,且均帶動了當地科技與品牌的發展。
從全球產業分布情況來看,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經濟體依然是電子信息產業的主導,繼續保持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領域的優勢;中國、印度、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依托其生產能力和工藝水平的不斷提升,在世界電子信息產業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并逐步向電子信息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升級。
(1)全球:電子信息產業越來越呈現價值鏈分工的態勢
美國在云計算、互聯網服務、軟件、半導體等處于全球領先地;日韓以電子元器件、半導體,其中日本偏向電子元器件、韓國側重半導體;中國臺灣以半導體代工及電子元器件為主;中國大陸以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互聯網服務等為主;越南、印度承接部分組裝與零組件業務。
(2)中國:市場規模達世界第一,但附加值仍處于較低水平
自2014年以來,在政策及資本的雙輪驅動下,我國電子產業快速發展,在電子高端制造、半導體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2019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整體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育新”的特點。據GII research統計,2019年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市場份額約為27.08%,保持全球第一的穩固地位。 由于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整體處于產業鏈附加值低的中后段,國內廠商主要為勞動密集型,大部分產品附加值低,行業整體利潤率較低。據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統計,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行業平均利潤率約為4.40%。
(3)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鏈的重構已經開始
當前,全球掀起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的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美科技脫鉤將有可能加速電子信息制造業遷移,低端制造可能將向東南亞轉移,高端制造則可能向歐美回流。
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部分外企撤離中國。盡管2019年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有所緩和,但美國對我國高端制造業如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產業的封鎖力度仍未減弱,加之中國人口紅利、人力成本、業務與需求的驅動,部分外企選擇將工廠轉移至生產要素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泰國等。 國內龍頭企業向海外擴張。中美科技脫鉤將可能加劇全球電子信息制造業第四次轉移,美國對我國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出口限制,將可能導致我國在代工生產中不再具備優勢。為規避貿易摩擦,降低關稅及勞動力成本,外企及國內龍頭企業紛紛在越南等國建廠。
我國將電子行業視為戰略性發展產業,先后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驅動行業向技術升級方向發展,打造以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全新產業結構。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2020年將圍繞先進計算、先進存儲、超高清視頻等重大應用,以需求為牽引,堅持軟硬協同,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
隨著家用電器、智能終端、消費電子等為代表的電子產品的爆發式發展,助推電子信息制造業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加之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演進,硬件、軟件、服務等核心技術體系加速重構,電子信息制造業正迎來新一輪變革。
智能制造應用的興起,帶動了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發展。而電子信息制造業要向智能化高端化邁進,根本還是核心技術的提升。目前,電子信息產業正進入技術創新密集期,應用領域呈現多方向、寬前沿、集群式等發展趨勢。人工智能、5G時代的萬物互聯等高端技術或將帶來一片新藍海,預計10年后全球人工智能應用、5G電子信息相關商品和服務都將達到數十萬億美元。
傳統消費電子產品日趨飽和,而標志性的、成熟的新產品尚未出現,整個行業正在尋找新的“爆發點”。信息技術正處于融合集成式創新和顛覆式創新發展的新時代,產業面對很多新的挑戰也產生了新的機遇。比如5G設備,雖然手機電子整體呈下行態勢,但作為手機顯示面板的柔性屏將迎來發展拐點。據HIS Markit預測,到2025年,可折疊AMOLED面板出貨量將達0.5億臺,全球柔性屏市場規模將逆勢增長,在2022年達160億美元。
3、從產品之爭轉向平臺之爭,掌控家庭智能設備控制中樞
未來,在以場景為中心、以用戶為中心的萬物互聯時代下,互聯互通的新模式,是行業不可逆的變革趨勢。智能家居同時兼備了應用場景落地強、流量城池巨大、使用頻次高、開發潛力無限等特性,國內外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以及傳統家電制造商爭相進入智能家居系統市場。預計到2023年,智能家居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550億美元,中國智能家居市場更是以1/3的份額成為全球市場增長重心。面對這個超萬億的藍海,上千家電子信息制造企業爭相殺入,從產品之爭轉向平臺之爭,以實現對家庭智能設備控制中樞的掌控。
由于人口紅利殆盡、同行競爭激烈、監管政策趨嚴等原因,消費互聯網正在日益紅?;?。而與此同時,產業互聯網則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由消費互聯走向產業互聯,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連接、重構傳統電子信息制造行業,虛擬化進程從個人蔓延到企業,生產活動將成為新的應用場景。
由互聯生活催生互聯城市,通過運用互聯思維來打造未來工作生活的新模式,從而讓人們在方方面面體驗到新一代信息技術時代的高效與智能,一切盡享智能無線連接,各領域甚至是跨領域之間將建立橋梁,其巨大的市場潛力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5、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生產環節加速向低成本地區轉移
相比東部地區、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在土地、勞動力資源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加之政策導向,2015年以來,深圳電子信息產業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電子元器件、信息終端產品為主,通過新建生產基地或制造環節外遷為主的方式,向廣西、湖南、貴州、江西等低成本區域轉移,且趨勢愈發明顯。未來,這一態勢將會持續進行。
2020年以來中央會議多次部署“新基建”,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促消費”與“新基建”強調了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電子信息制造業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從產業熱點領域看,主要包括新型顯示設備、通訊傳輸設備、智能視聽設備、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安防設備、汽車電子設備、醫療電子器械等。
我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產業從2002年到2019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1.70%,2019年產業市場規模達到7562.30億元,約占世界半導體產業的19.57%,是全球重要的半導體產業所在地。相對于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來說,集成電路仍高度依賴進口。目前,我國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細分領域發展較快,制造環節也在穩步增長,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巨大。從未來發展看,AI、VR、物聯網、機器人等智能硬件呼喚專用芯片,以VR關鍵智能GPU為例,2021年全球市場將達240億美元。
2、Micro LED等新型顯示設備是近期發展機遇所在
電子信息制造業下游應用產品的大規模升級迭代,將帶來新一輪電子屏顯行業的需求放量。Micro LED被稱為是能與OLED抗衡的新型顯示技術,但Micro LED的巨量轉移良率仍是制約其大規模運用在大面積顯示的關鍵,以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小型屏幕設備將會是短期主要方向,隨著未來Micro LED技術成熟,大規模物聯網設備、智能設備需求涌入,其在能耗上的優勢會逐步明顯。
全球通信設備市場規模隨著技術的換代升級呈現波動趨勢,目前全球無線電信網絡正在經歷從4G向5G發展的轉折點。在投資時序上,建設初期將是規模試驗和預商用階段,主設備需要集成上游核心器件,最先受益將是基站天線、射頻等組件。由于5G天線和射頻一體化集成的趨勢,射頻器件代工趨勢將凸顯,同時由于5G高頻(6GHz以上)射頻器件用量巨大,但產業鏈尚未成熟,市場空間巨大。
5G元年的到來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應用為新媒體視聽產業帶來更強大的數據分發和智能計算能力。傳統視聽設備轉型升級,以智能電視、智能音響、智能播放器等為代表的智能視聽設備迅速崛起。智能音響通過操控散布在場景里的各個物聯網中的設備,成為今后物聯網智能家居的“大腦”主戰場。智能微投設備通過多輪對話式交互、聲紋識別等技術日趨智能,在移動商務、家庭影視、兒童教育等方面逐漸成為消費者娛樂新寵,未來將融合激光電視等設備成為市場主角。
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物聯網的重要入口,可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功能,在5G+物聯網時代將扮演重要角色。2019年全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3.365億部。同比大幅增長89%,其中中國出貨量9924萬部,市場份額達到30%。可穿戴設備近兩年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TWS耳機的暢銷。據IDC預計2020年全年可穿戴設備增量大部分仍將來自耳機,預計2020年全球耳機出貨量有望超過2億臺,同比增長19.5%。
從以單純技術、硬件整體解決方案為主的傳統安防轉向以兼容化、智能化的云運營為主的智能安防是大勢所趨。由于安防前后端軟硬件均存在3-5年換代需求,因此AI+安防具備存量空間基礎,可為安防業務帶來更高附加值,開拓了新的市場空間。而隨著結構化信息池的豐富,大規模布控、社會治理場景中知識圖譜將成為剛需,而安防智能機器人由于支持復雜場景的產品成熟仍需較長時間,爆發時點相對較晚。
智能車載設備滿足人們在駕車、安全、娛樂、健康、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大致可分為核心類設備、基礎類設備、創新類設備、附件類設備四類。目前,智能車載市場處于高速發展期,創新產品迭出。智能車載系統已經成為了車企、零部件企業乃至IT企業的研發重點。智能車載設備作為智能車載系統的細分市場,行業各主體、一級供應商、國際汽車廠等都在跨行業收購整合結盟,以此實現產品創新、資源整合、業務拓展、戰略轉型。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不斷融合發展,醫療器械行業逐步成為電子信息制造技術廣泛應用的領域。醫療器械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利用人工智能對并發癥進行預測及預防、發展電子化病歷、對醫療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等,并利用AI系統進行醫療診斷,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康復類醫療電子器械也存在巨大的機會,納米機器人、神經義肢以及各類智能介入式醫療器械等將引領未來康復醫療電子器械。手術機器人領域也在不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