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時代的產業規劃研究
2020-12-02
產業是支持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基礎,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取代高速增長成為新的時代發展命題,中國經濟無論從規模、速度還是創新能力上,都與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產業規劃的理論、方法和實踐,必須順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
與城市規劃、土地規劃等不同,產業規劃更多是一種非法定規劃,更多強調的是戰略性、操作性和實用性,為地方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和產業園區運營商謀劃區域內產業發展問題,為區域發展確立具有競爭力、可持續的產業體系,在產業發展問題上明確方向、統一思想、抓住重點,能夠指導產業招商、培育和運營服務。當然,有的產業規劃也服務于上位政策和特殊區域申請。
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產業規劃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服務市、縣(區)、鎮(街道)等行政區域,一種是服務經開區、高新區及各類園區管委會或運營商。前者更強調全面發展,除了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還要兼顧社會就業、公共服務等內容;后者更強調經濟產業的發展。
市縣(區)鎮產業規劃,要結合不同發展層級來研究。從我國當前區域發展情況看,部分偏遠地區還處于起步期,大部分地區處于發展期和升級期,少數幾個一二線城市處于創新期。發展階段不同,基本條件和特征不同,面臨的主要問題也不同,發展重點和策略因而也不同。
開發區和園區產業規劃,要結合不同發展階段來研究。高新區、經開區、產業園區、特色小鎮等都是現階段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集聚形式,不同發展階段的園區使命不同,比如國家高新區是區域自主創新的基地,擔負著集聚創新要素、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培育創新型企業等重要使命。
關于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變化,已反映在各種“+時代”的詞匯上,如顛覆性創新時代、新經濟時代、新零售時代、新制造時代、新文旅時代、城市群時代、新全球化時代等等。透過這些詞匯,我們發現,產業規劃的宏觀環境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維度:創新與突破、共享與融合、區域與全球、生態與人文。
1、創新與突破
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科技創新進入空前活躍期,顛覆性技術全面爆發,全球正在進入顛覆性創新時代。對產業經濟的發展意味著什么?人類產業經濟活動將開啟從已知世界的規模、效率和質量,到未知世界的發明、探索和躍遷的新征程,從重視已有產品的效率型、效益型改善,到追求新產品的創造性、創新性發明。新科技革命,不僅將帶動巨大的新技術和新產業投資機遇,還將對現有的產業經濟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新科技革命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引領制造業本身的變革,工業4.0、機器人、3D打印、工業互聯網等新制造技術,正在推動新制造時代的到來。在過去30多年時間里,中國制造業的成長主要依托兩點,一個是成本,一個是規模;而在新制造時代,制造業的競爭力主要表現為快速適應產品市場、產業技術、使用場景的變革,比如面向用戶的柔性化制造,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制造,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利用工業互聯網重組制造資源等等。
2、共享與融合
3、區域與全球
4、生態與人文
“文化復興”成為國家戰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是精神文化領域的消費以及消費商品中文化附加值的增加,在傳統文化活化、數字文創、網紅經濟等的帶動下,文化創意產業呈現新的繁榮景象。同時,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也是催生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如數字內容、影視出版、文化展演、文化旅游、公共文化、創意設計等。我國積極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
1、從短線操作到價值投資
傳統的產業規劃偏向于短線操作,一般遵循土地開發-產業招商-稅費收入-土地開發的發展模式,實現開發和招商的滾動發展。而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產業擴張的需求和速度放緩,新經濟呈現非連續的機會導向和爆發式成長,產業規劃的重心應放在核心產業的培育上,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前沿產業和企業進行布局,通過持續的政策、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投入,獲得長期的價值回報。典型案例如杭州持續發力數字經濟產業,從互聯網之都發展為數字經濟第一城。還有貴陽的大數據產業、重慶的筆記本產業、武漢的存儲器產業等新產業集群,基本都遵循了這一邏輯。
2、從地理區位到網絡區位
未來的產業規劃,將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產業布局和落位。只要在全球的產業生態網絡中具有價值,不可替代,那么企業的規模將不再重要,同地區的所謂產業競爭在全球層面也顯得沒那么重要,這也是日本、德國各類規模不大的特色小鎮、中小企業得以名震全球的原因。如何利用中國的大市場以及制造優勢,挖掘本區域在全球產業生態網絡中的特色定位,融入全球產業鏈,整合和利用全球資源,應納入產業規劃的視野,比如東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多種工業品產量位居全國乃至全球前列,在全球電腦等產業鏈中地位舉足輕重。
3、從產業鏈條到產業生態
隨著產業鏈的分解、創新和跨界重組,新經濟發展基本遵循創業-瞪羚-獨角獸的發展路徑,在空間上呈現產業生態群落的發展邏輯。因此,在項目招商和產業扶持方面,應更加重視扶持小微企業、草根企業,更加注重新研發、新創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搶抓產業爆發式增長的機遇,吸引、發現和支持瞪羚、獨角獸企業發展;引進平臺型企業、大企業平臺化轉型、培育平臺型企業,促進各類業態跨界融合發展;構建推動創新應用的新試驗空間和新孵化平臺,包括共享出行、無人零售、家居智能化控制、智能化診療等。
4、從財富優先到人才優先
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力資源在生產要素中地位更加凸顯,尤其在新經濟產業領域,新賽道、新創業成為吸引投資的風口,人才成為體現競爭力最核心的要素,也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內容。在產業規劃中的人才優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業定位更多地考慮人力資源稟賦或對人才的吸引力;二是結合產業發展引進各類人才及智力機構,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教育培訓機構以及科學家、企業家、創業人才、新工匠等;三是打造人-城-產的內生循環機制,打造面向各類人才特別是青年人群的友好城市,培育鼓勵創新創業的活力氛圍。
5、從物質驅動到數字驅動
6、從底線思維到品牌思維
過去,環保是產業規劃的底線,就是滿足環保的最基礎要求,甚至在缺失監管的情況下有意無意去挑戰和突破底線,因此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未來,有風景的地方更易發展新經濟,城市及園區環境本身將作為吸引企業、吸引投資、吸引人才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生態環境本身蘊含著巨大產業機會和能量。除了生態環境,城鎮和園區營商的軟環境也需要升級,要順應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要求和新趨勢,將改革、開放與創新作為城鎮和園區最主要的發展驅動力,打造有利于吸引高端產業的改革高地、開放高地和服務高地。
案例鏈接1:
青島嶗山區產業發展規劃(2008-2020)
2007年10月,在新領導班子、新發展形勢、新管理體制(嶗山風景區劃歸嶗山區政府管轄等)多種背景驅動下,嶗山區政府委托東灘顧問編制嶗山區產業發展規劃(2008-2020),指導城市規劃修編和各專項規劃編制。重點探討嶗山區行政區、嶗山風景區、青島高科園的功能空間整合問題,探討詳細的產業定位、產業載體和升級路徑。
今天的嶗山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青島城市副中心,沿著海爾路規劃建設的商務一區、商務二區、商務三區的樓宇經濟活力逐步呈現;沿著張村河和濱海大道發展藍色硅谷產業創業帶,正在積極打造青島中央創新區;濱海一線“九曲十灣”中,沙子口灣、王哥莊灣等的旅游度假功能不斷升級,圍繞仰口灣、王哥莊灣規劃建設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
案例鏈接2:
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
我們構建了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現代服務業的產業體系,并針對重點領域設計了不同的集群發展路徑,鏈條式集群、模塊化集群或是跨產業集群,明確了各細分產業在開發區如何強鏈、補鏈、裂變和迭代升級,從產業實操考慮設計了招商路線圖、產業培育策略以及產業載體平臺,在空間上規劃了園區、社區、街區、城區融合發展的新藍圖。
2009年以來,連云港開發區進入新一輪發展高潮,遵循“產業+平臺”的發展模式,以生命健康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清潔能源創新產業園、中德產業合作園、中日生態科技園、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的建設為抓手,使得新醫藥和生物技術、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集聚。
案例鏈接3:
鄭州高新區北斗云谷千億科技城發展規劃
2014年,東灘顧問參與鄭州高新區發展規劃課題。鄭州高新區作為河南省的標桿園區,也承載著河南省開發區轉型升級示范的任務。
鄭州高新區在國家高新區序列中并不突出,在產業規模、科技實力等都不占優的情況下,如何實現高新區升級發展呢?當時的初步設想是進行主題聚焦,以“北斗云谷”為建設契機,以“千億科技城”為發展目標,推動高新區戰略升級,轉型發展。
近年來,鄭州高新區圍繞“北斗云谷”建設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成效顯著。目前,鄭州高新區已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區綜合排名連續上升,并成功躋身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高新區各區塊圍繞產業集聚方向,實現混合功能組團發展,全方位展現了一個千億科技城的新藍圖和新形象。
案例鏈接4:
上海青浦區華新鎮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
東灘顧問立足長三角空間視野和產業需求,從“物流升級、科創突破、智造引領”三大維度出發,重新審視華新鎮的產業戰略,并重點探討了智慧物流產業集群、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和都市服務產業集群(休閑旅游、都市快消品、健康服務、商貿服務)等的產業定位、發展路徑和培育策略。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