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區綜合開發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從早期的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到華夏幸福固安工業園,再到中建八局上海重固鎮PPP項目,都算是片區綜合開發的范疇。近些年,片區綜合開發逐步成為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開發模式。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對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要求,其中明確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可以預見,今后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風口,區域一體化、產業下沉、消費下沉、新基建等必將帶動新的投資和消費,從而為片區綜合開發注入新的動力。


  片區綜合開發是相對土地一級開發來說的,通常是指以土地開發利用為基礎,跨越土地一級開發、二級房產開發及三級產城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性開發。


  片區綜合開發涉及規劃設計、土地整理投資、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服務和運營服務等多項建設服務內容,主要的開發類型包括城市新區、城市更新片區、產業新城、高鐵新城、旅游度假區、臨空經濟區等,也包括產業新市鎮、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等。


  國家財政部將片區綜合開發作為一級行業,并進一步劃分為園區開發、城鎮化建設、土地儲備、廠房建設、其他等五個二級行業。片區綜合開發一般有六大適用范圍:一是舊城改造、城中村改建,二是扶貧開發,三是新城建設或產城一體,四是旅游綜合開發,五是圍繞高鐵站、地鐵站周邊區域展開的TOD模式,六是傳統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



  今天,在新經濟浪潮、交通樞紐化和城市群一體化推動下,城市群、都市圈的功能結構和節點不斷演進,城市的邊界被打破,網絡化的功能節點(主題片區)逐步凸顯,并成為引領城市發展升級的主要抓手。

1、熱點都市圈


  從片區綜合開發的布點來看,基本是圍繞區域中心城市布局。區域中心城市是都市圈建設的核心區,無論是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還是南京、杭州、武漢、長沙等強二線城市,都在加速向都市圈演變,實現省域子系統的協調發展,夯實跨省區域合作基礎。

  結合片區綜合開發龍頭公司的項目布局,可以對各個都市圈做排序如下:京津冀都市圈、長三角都市圈、粵港澳都市圈屬于高能階都市圈;成渝、長沙、青島、廈門、武漢、鄭州、西安都市圈屬于擴張型都市圈;合肥、貴陽、濟南、沈陽和昆明都市圈屬于潛力型都市圈;南昌、長春都市圈屬于起步型都市圈。


  例如,華夏幸福基業持續精耕京津冀都市圈,密集布局長三角都市圈,加快布局粵港澳都市圈三個高能核心都市圈。還在積極推進布局鄭州、武漢和成都都市圈三個高潛核心都市圈,以及長沙、西安、貴陽和沈陽都市圈四個潛力核心都市圈。2018、2019年華夏幸福新增25個產業新城,全部為環北京以外區域。




2、熱點區域

  隨著城市群的發展,各類功能和產業在城市群中重新分工,產業轉移、擴散和下沉之后重新聚合,會形成一個個新的主題功能片區。這其中主要有兩大類開發機會,一個是產城融合的機會,一個是產鎮融合的機會。



  產城融合機會。結合《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來看,未來至少有三類空間是城市群內最值得關注的區域。一是交通樞紐地區,即“TOD”發展模式成為城市最核心的增長動力,比如大虹橋樞紐地區成為上海的核心熱點板塊。二是跨界型地區,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第一個重要動作就是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重點就落在青浦、嘉善、吳江等三省交界處。三是生態型地區,這些風景資源不僅僅是中心城市的后花園,更是未來創新經濟發展的集聚區。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重點關注的省際毗鄰地區

  產鎮融合機會。在新型城市群發展背景下,中小城市和鄉鎮的發展潛力巨大,主要表現為產業新市鎮、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形態。隨著農民的就地城鎮化,50萬以下的小城鎮(主要是縣城),人口增加較為迅速。對于發達地區的鄉鎮,比如東莞的虎門鎮、溫州的龍港鎮、嘉興的織里鎮等,未來需要注入更多的城市功能。對于一些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密集型地區,以縣城為核心的區域仍然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未來打工人口返鄉創業將帶來發展機會。



3、熱點領域


  從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來看,截至2020年8月,城鎮綜合開發項目612個,投資額19396億元;旅游項目328個,投資額4748億元;文化項目201個,投資額1904億元。從片區綜合開發龍頭公司的項目類型,可以對片區綜合開發的熱點領域有個大致認識。

  片區綜合開發的熱點領域可歸納為四方面:一是樞紐功能區,包括高鐵新城、臨空經濟區、地鐵綜合體等;二是產業新城,包括科技新城、科技小鎮、智造小鎮等;三是文旅康養片區,包括康養小鎮、文化旅游城、文旅小鎮等;四是城市更新項目,包括功能區提升、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



  隨著國家政策收緊,地方債務緊逼下的平臺公司紛紛尋求轉型,通過片區綜合開發構建可自我供血、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如果片區開發主體是地方的城投公司,則政府可以通過簽訂授權協議的方式確定城投公司為開發主體。除了城投公司轉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產商、建筑商、實業集團和投資公司都瞄準了向城市運營商、產業運營商轉型,成為片區綜合開發的重要參與者。



  目前,大型央企國企、大型地產商是片區綜合開發的主導力量,在開發融資不斷收緊的當下,很多地方性企業紛紛尋找龍頭公司合作走聯合開發的模式,因此這些龍頭公司基本主導了片區綜合開發的發展方向。

1、產品化開發模式


  采取產品化開發模式的企業,一般深度參與產業運營環節,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IP。依托產業IP的導入,成為該類企業進行項目拓展、開發和運營的基礎,比如恒大集團依托養生谷、童世界等產品拓展康養、文旅主題片區項目。在該模式下,如果產業IP自循環能力不足,一味靠地產開發收益彌補產業IP運營,則存在后續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2、主題化開發模式

  采取主題化開發模式的企業,圍繞特定產業方向進行產業地產的開發、運營和服務,乃至于部分參與產業投資。大型地產企業可以形成多個主題開發方向,比如華潤集團的片區綜合開發項目涉及城市更新、產業小鎮、文旅康養等。在同一主題方向下,也存在不同尺度的開發模式,比如融創中國在文旅領域形成了文旅城、文旅小鎮、旅游度假區等模式。




3、定制化開發模式


  片區綜合開發項目投資大、周期長,對于大部分介入片區綜合開發的企業來說,都是針對特定的地塊進行專業分析,從而對該項目的產業、功能進行定制化的開發和運營。還有一部分以工程建設為主業的企業,以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為主,由原來的BT模式轉向投資-建設-運營聯動的定制化開發模式。對于采取定制化開發模式的企業來說,能否引進優質的產業資源變得非常關鍵,因此,在項目前期規劃過程中,不僅要講求系統的研究工作,更要積極對接優質產業資源,基于產業資源設計功能項目和發展路徑。



  我國土地一級開發經歷了從BT模式到土地補償模式再到利潤分成模式的演進,目前PPP模式逐步成為主導模式。片區綜合開發的PPP政策,經歷2014年以來的大力鼓勵,2017年以來的規范整頓和PPP“清庫”行動,目前已經從嚴監管時期進入了規范化引導時期,偏向政策支持型市場。


  華夏幸福主導的固安工業園模式,曾作為片區綜合開發PPP模式的示范案例,被業界廣泛學習和借鑒。但隨著“財金10號”政策文件出臺,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兩評指標”越來越嚴,比如財政支出責任占比超過5%的地區不得新上政府付費項目,片區綜合開發PPP模式開展得不溫不火,企業參與PPP項目阻礙重重。

  為了規避PPP模式嚴格的政策標準,大部分政企合作的片區開發項目并不走嚴格的PPP流程,項目主體在土地一級開發方面涉足的工作較少,主要以二三級聯動開發為主。在政企達成合作協議的條件下,非盈利性項目主要以土地捆綁的出讓形式委托給項目主體建設。目前片區開發領域又出現了類似于PPP的ABO模式,操作起來相對簡單,主要參與主體為央國企。ABO模式是指授權(Authorize)-建設(Build)-運營(Operate),就是地方政府通過授權相關企業作為項目業主單位,由其完成對政府項目提供全產業鏈整體服務。



  東灘智庫曾主導過多種類型片區開發的戰略規劃研究工作,包括上海崇明東灘生態城、海門臨江新區、湖州東部新城、連云港徐圩新區、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中韓(鹽城)產業園、江蘇大豐高新區、青島嶗山科技城、南昌幸福渠片區、蘇州木瀆胥江城、安順黔中高鐵新城等,在此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戰略規劃研究工作需要跳出項目看項目,從大勢上把握城市群和城市發展趨勢,理解項目片區在城市群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煉片區特色與個性,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戰略定位、產業體系和空間布局,形成具有實操性和落地性的發展路徑。具體來說,片區開發戰略規劃研究工作重點要解決開發目標、發展定位、功能構建、空間布局、實施路徑5個戰略問題。




1、開發目標:明確片區可以扮演的角色


  片區開發首先要明確“為什么做”的問題,即找準片區開發的發展目標和方向。以城市新區為例,其主要著眼點在于城市人口功能疏解,還是推動城市發展轉型,亦或提升城市競爭力、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在充分理解發展需求的情況下,積極依托國家戰略機遇,借助城市群一體化機遇,理解所在大區域的發展格局、競合態勢,進而明確項目片區可以扮演的角色,確立片區對所在區縣、城市、城市群乃至國家戰略的價值。對于政企合作開發項目,既要考慮政府的要求,又要考慮企業的訴求。



2、發展定位:提煉片區的特色與個性


  明確了“為什么做”之后,就要研究“是什么”的問題,即明確項目發展定位。項目定位研究工作的核心是在開發目標指引下提煉片區特色與個性,形成項目功能定位、形象定位及發展愿景,包括項目整體定位(功能定位)及詮釋、項目形象定位及詮釋、項目發展愿景展望。項目定位研究的邏輯,主要基于區位優勢、基于產業特色、基于片區功能、基于標桿案例,或者是這四個角度的綜合。



3、功能構建:形成亮點突出的功能產業體系


  在明確“是什么”之后,就要研究“做什么”的問題,明確項目的功能體系和功能構建。基于產業、基于人口、基于空間進行片區開發的功能設計,沿著功能-產業-項目的演繹邏輯,提出項目產業功能、特色功能與服務配套建議,讓產業規劃與項目策劃形成銜接,最終形成亮點突出的項目功能產業體系。



4、空間布局:實現對功能產業體系的落地規劃


  空間布局是對功能構建的落地規劃。現代產業體系的復雜性,使得不同性質的產業發展和產業集群模式所要求的空間結構、空間尺度、路網結構、市政設施的差別很大。不同的功能組合和空間模式,對特定產業集群的發展和產業空間使用的效率影響很大。賦予不同地塊更為明確的功能內涵,勾畫一個個主題片區或專業園區。提出片區功能分區與重點項目布局建議,項目空間亮點建議,景觀空間特色建議,重要公共空間節點打造建議。



5、實施路徑:利用好政策驅動、資本驅動、產業驅動三級驅動力


  在明確項目片區愿景定位的基礎上,設計項目片區整體開發思路,形成明晰的開發路徑與分期開發建議。片區開發項目一般具有涉及范圍廣、建設內容多、投資體量大等特點,很難進行全面大規模的項目實施。一般需結合具體情況,采用滾動開發的時序較為合理可行,根據項目總體規劃及實施進展情況,分周期、分區塊進行滾動開發。在片區開發實施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政策驅動、資本驅動、產業驅動三級驅動力。以產業為核心,尋求政策支持,尋求資本合作。首先爭取上位政府政策和資源支持,降低片區開發運營和產業培育的成本。以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資本形式投資形成園區產業集聚。搭建產業平臺,促進產業發展,通過政策驅動-資本驅動-產業驅動推動片區走上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