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





我國產業園區發展現狀




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等,以及近年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科技新城等。國家級產業園區可分為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和其他類型產業園區這五大類別。

產業園區已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強力引擎。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環境的變化對產業園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挑戰。我國產業園區的發展經歷了以下為四個階段:

以上四類園區既是我國產業園在不同時期的迭代成果,也是當前國內共存的四種園區形態,且以第二代、第三代產業園區模式居多。第一代、第二代產業園區產業定位同質化、產業招商盲目化的現象越發明顯,

目前,很多產業園區都存在著“有企業無產業”、“產業點高面低”的困境,園區的產業集群效應并不顯著。園區主業不夠突出、創新能力不強、服務功能發展滯后、關鍵資源不足、缺乏人本思維等問題。這些問題成為產業園區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優做強的嚴重掣肘。





為什么要做園區產業規劃




一般情況下,園區只是做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近年來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影響評估也日益重視),相關的產業選擇和布局會在總規和控規里面體現,而沒有專門編制系統的產業規劃。隨著園區建設推進和企業不斷入駐,會出現很多問題。

1、園區產業定位不清,缺乏特色。因缺乏系統的產業規劃,在園區產業選擇上,往往傾向于當地狹窄的空間、資源以及原有的產業基礎去發展相關產業,不能從全省乃至全國產業發展動態著眼,分析當地園區最具特色產業優勢及未來發展潛質,在產業選擇上容易陷入與相關條件類似的兄弟園區同質化的惡果,導致園區沒有特色,缺乏后勁。

2、園區產業結構紊亂,企業之間缺乏集聚效應。沒有系統、專業的產業規劃,在后續招徠企業的時候,不會有清晰的選擇標準和進入門檻,導致入駐企業五花八門,上中下游缺失,產業之間缺乏集群效應,直接影響園區單位土地創造價值和園區后續布局調整難度。

3、園區招商陷入盲區,缺乏對企業的吸引力。園區自身的產業定位和特色是招徠企業最好的“明信片”,若有完善的產業鏈條、配套設施,會自發吸引相關企業入駐。但倘若未能前瞻性地做好相關的產業規劃工作,勢必影響后續招商效果。





園區產業規劃的重要意義




園區產業規劃是園區規劃者對于園區產業發展的導向性計劃,解決關于園區產業“發展什么、怎么發展、在哪發展”等重要問題。由于產業在園區經濟發展中具有支柱作用,園區產業規劃是園區規劃的最核心內容。有效的產業規劃不僅可以提高園區資源尤其是稀缺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園區產業結構的有序升級,而且將通過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園區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幫助園區獲取核心競爭力。

1、園區產業規劃有利于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是產業園區建設的理論基礎。通過合理規劃產業園區的產業功能區塊,可以實現產業集聚和產業鏈的合理延續,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產業園區建設,促進企業的技術研究、設備更新和產品開發,為產業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奠定基礎。

2、研究制定產業園區發展規劃,是提升園區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做好規劃研究工作對于充分發揮園區比較優勢、科學開展招商引資、切實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3、制定完善的產業發展規劃是產業配套招商的基礎。只有根據完善而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招商部門才能把有限的資源用在重點招商產業上,同時政府可在相關政策上對重點產業予以傾斜。





園區產業規劃的迫切性




新形勢下,產業發展呈現政策趨緊、新舊產業斷檔式交替、企業投資意愿下降、招商困難加劇的局面。如何面對“新常態”和內部掣肘,成為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重要課題。

針對現有園區的發展情況不同,產業提升的方向也有所差異。產業園區需結合自身條件對產業進行“整理、優化、升級”,確立園區的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找到轉型升級的路徑。以產業定位精準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招商體系專業化、園區政策個性化、基礎配套社區化、園區競爭平臺化等策略整合園區資源、提升園區競爭力、引導園區轉型升級。

針對新建園區應順應經濟環境和產業發展變遷,總結產業園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堅持以“規劃先行”為指導原則,制定科學、可操作強、具有前瞻性的比較全面的產業園區長遠發展計劃。對園區發展戰略、發展定位、產業定位、產業布局、產業升級、運營管理等全局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制定指導產業園區健康發展的行動綱領。





園區產業規劃的重要原則




1、關聯發展原則。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展開產業園區規劃布局,發揮優勢產業、優勢企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支持園區內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配”型中小企業展開協作配套。

2、成鏈發展原則。推進企業、項目之間在產業鏈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協作關系,形成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發揮作為優勢產業鏈“鏈核”的龍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帶動作用。

3、集聚發展原則。增強對產業園區外產業的吸納、集聚和輻射帶動力,使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成為本區域產業集中度最高的區塊;擴大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益,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基地、知名區域品牌。

4、集約發展原則。建立成鏈閉環發展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有效保護環境,實現資源節約利用、循環利用,推進工業發展的轉變;強化集約用地,提高工業用地綜合利用率。

5、合作發展原則。主動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立足省內區域經濟合作,支持跨區域建立產業園區;提高產業園區外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