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欄說

今天我們享受的幾乎所有科技成果,都源于二十世紀初期科學理論的實踐,從科學規律的發展看,我們當前的時代很可能處于上一個“科技百年”的衰退期,同樣也是下一個“科技百年”的萌芽期。我們也深知如今的時代,效率不再是阻礙文明進程的最大障礙,而創新才是!

TOP致力于探尋城市創新區的外在特質與內在機制,《TOP SHOW》將以訪談的形式,深入城市“創新源”,與行業專家們一同探討,秉承“讓創新看得見”的理念,為每一位關注TOP的朋友帶來一場知識分享盛宴。




本期嘉賓






楊萍

上海大之商企業服務集團總裁

上海招商網總裁

上海臻興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原杭州恒生科技園有限公司總裁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

北京大學&國家行政學院MPA



因為責任,她用20年的時間,從只想好好干技術的工藝員, “被迫”成長為洛陽最大國有紡織廠的總經理。臨危受命,用創新產品帶領最傳統行業的老國企轉型升級走出困境。她從此堅定唯有創新才是獨特的競爭力。

之后上任洛陽市副市長,面對技術落后、產業衰退,同時攸關著幾十萬國企員工再就業的困局。提出要用信息化解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問題,近10年光陰,她再一次用創新幫助一座城市找到路徑。 

如果說,前30年的職業經歷是時代背景下的被動選擇之后,積極迎接挑戰;近10年的園區運營者的身份,是她的主動選擇。主動選擇一個終極目標:要用運營關閉招商。




Q&A



Q-您在從事產業園區運營之前,有20年紡織企業工作經驗,近10年政府工作經驗。您每次經歷的轉折點是什么?



 

是一個職業生涯不斷轉型的過程,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轉換過程。



從專業技術人員到管理者轉型,從管理者到到領導者轉型,從企業領導者到公共服務者轉型,再從公共服務者到產業園經營者轉型;每一次轉型,對人生都是一次蛻變和升華。


專業出身,追求技術,是那個年代大學生的自然選擇;被廠領導推向車間副主任崗位做管理者,從抗拒、被動接受到主動承擔,從一個只會與機器打交道的呆板工藝員轉型為能自如應對基層紡織女工、保全男工、其他車間以及方方面面的合格管理者,應對各種挑戰讓自己成熟了許多;企業的平臺相對比較簡單,面對的是客戶、供應商和自己的員工,目標也會比較單一。但政府的界面相對企業來說會復雜很多,需要跟各個領域的人打交道,需要把各方的利益都安頓好求得平衡,難度是非常大的。


但這個過程也給了我一個拓展視野、放寬心胸的好機會,看問題會更加多元,你會有更多的同理心去接納不同受眾群體的興趣。


楊萍擔任洛陽副市長期間視察企業工作



Q-是怎樣的契機,讓您選擇了產業園區這個賽道?



 

大型國有企業和政府工作經歷,都讓楊萍意識到創新是改變困境的唯一解。如果之前的人生經歷是被動選擇,這一次,她說是主動選擇——園區運營者的身份。




我在洛陽市政府工作時分管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當時洛陽是一個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城市,在這里我生活了二三十年,非常有感情,同時我也在思考城市該如何升級。


洛陽高新區


這得益于我在白馬集團當總經理的那段經歷,我接手總經理時是公司最困難的一段時間,在拯救企業的過程中我選擇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企業難題。所以到了政府之后,面對城市的問題,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角度。


很多大型國有企業,企業員工動輒幾萬至十幾萬人,在它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大量工作人員面臨下崗。如果堅持制造業,就代表下崗之后很難有再就業的機會,因為沒有新崗位產生,隨著自動化智慧化,崗位一定是在減少,那么再就業就成為一句空話。


所以制造業要想轉型升級,必須信息化。正好我當時分管科技和教育,所以我就提出用信息化解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問題;并著手規劃設計了一些信息化的產業園區,主導招商引入了一些龍頭企業,讓一個三線內地城市開始與信息產業產生了鏈接。


后來離開政府,因為對這個領域比較熟悉,也特別享受為企業服務幫助企業健康成長而帶來的成就感,享受聚集一個產業生態為城市帶來拉動作用的成就感,于是就選擇了科技園這個賽道。




Q-您先在洛陽市培育戰略型高科技產業,后又將恒生科技園定位為互聯網產業園區,都可見戰略型眼光。您為何將眼光聚焦在這些超前領域?



 

如果說以傳統產業為主的洛陽,是從高科技產業中找尋出路;而恒生科技園則是依據杭州城市的互聯網稟賦,發揮總部輻射優勢,將新興產業推向全國。


我覺得是自然而然的。因為我是技術人員出身,紡織又是一個最傳統的產業,如果不從創新找出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在白馬集團我們找到了一條開發新產品拯救企業的路徑,它背后的邏輯是,首先50年歷史的老國有企業成本很高,與民營企業搞價格競爭不可能;其次,外資企業全是進口先進設備,質量高,與之進行質量競爭也不行。所以開發新產品,成為唯一一條破局路徑。作為一家50年的老國企,有不少大學生,有技術人才的積淀,工藝優化與產品開發有我們的優勢,選擇從這個角度跟別人競爭,是一個競爭戰略與思考選擇的過程。

這段經歷讓我養成了更喜歡從創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日常也會關注一些新技術與產業的趨勢。

杭州恒生科技園

2013年我去到恒生科技園,這里起初沒有一個明確的產業定位。我提出產業要定位要聚焦,做互聯網主題的科技園,這在當時還是很超前的。背后的邏輯是,我們的總部在杭州,杭州是一座互聯網城市,淘寶城就在我們園區的斜對面,這些成為了園區定位的樸素支撐。

關鍵是產業聚焦,形成產業鏈、產業生態,既有利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也有利于得到公共技術平臺的戰略合作,也有利于得到政府對產業鏈的政策支持,形成了與別人競爭的差異化優勢。



Q-以您在多個領域工作經歷的多維視角來看,當下產業園區運營的三大痛點是什么?



 

1.意識上,國人不愿意為軟實力——運營買單;

2.市場上,沒有很好的專業運營團隊;

3.行業里,沒有形成像酒店管理一樣的標準服務體系。




首先,雖然現在國內的園區不計其數,但是有真正意義上的運營極少。


這是目前產業園面臨的最大問題,人們更重視看得見的硬件,舍得投重金開發樓宇,重視招商聚集企業;而輕視看不見的軟件,不愿意聘請專業的運營團隊運營園區服務企業。產業園的現狀是有招商無運營,有企業聚集無產業聚集,有物業缺運營,得不到專業運營商的服務,企業自生自滅,求告無門。


但實際上,看不見的軟性的東西才是最有力量的。園區的真正核心競爭力是在運營。們當時運營恒生科技園,從一開始大家不理解不接受,到最后接受,然后把它做好以后,實際上提升了最后硬件的銷售價格,建立了恒生科技園的園區專業運營商品牌,至今還在外溢著它的品牌影響力與價值,這就是軟件帶來的價值。


運營,成為現在園區運營的第一大痛點。


杭州恒生科技園


其次,由于意識的問題,市場上缺乏專業的運營團隊,或者說運營團隊潛在需求巨大。


既然市場上沒有,我們就要組建運營團隊,首先有一個原則,就是團隊成員必須認同共同的價值觀,愿意投身產業園運營這個事業,要打心里愿意為企業服務,要能成為企業發展顧問;其次,成員一定要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經歷,以保證團隊的雜交優勢、創新基因。

 

最后,園區運營還沒有形成標準和模式。


專業的酒店管理公司已經被酒店業普遍接受,像瑞士有很多頂級的酒店管理學院,培訓專業的酒店管理人才,就是因為它已經形成了專業化的模式和標準(sop),所以它可以進行培訓、定價、復制和輸出。而我們今天產業園市場上還沒有總結出這種標準和模式,所以進行專業化的輸出,在今天來說還是一個大難題。




Q-您認為可以改善提升的三個建議是什么?



 

1.前瞻性眼光,用運營布局未來價值增長;

2.耐心培育,把人才培養從成本項調整為投資項;

3.模式輸出,制定標準體系來影響同業。



第一,整個園區的所有者要有前瞻性眼光提前部局。能夠用軟性的運營服務來提升園區硬件的價值。

第二,對于運營團隊,園區的所有者應該有耐心去培養,像投資硬件一樣,愿意去投資軟件,而投資軟件最重要的是先把運營團隊培養出來。

如果你把它看成成本的話,你就總是覺得是虧的;但如果你把它看成投資的話,你就可以寄希望于這個團隊未來給你帶來更有價值的收益。


第三,園區運營不能只求個性,也要求共性。形成標準化的流程之后,可以進入市場計價,而且也比較容易輸出。

這也是我們運營接下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在給其他一些園區運營商提供運營提升的過程中,我們也在幫助他們去總結這些規律,除了我們自己總結,我們也會幫助我們所輔導的團隊,這樣慢慢這個市場就形成一種風氣,改變的可能就比較大。



Q-您認為怎樣的空間設計是可以為后期運營加分的?如果運營前置的話,有哪些空間設計您希望可以推翻掉重新做?



 

定方向—組生態—依規律

1.結合多方視角,確定契合地方發展的產業方向;

2.構建產業方向下的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做能夠培育發展的產業生態;

3.依據產業規律,做空間適配。



結合具體的場景,空間設計方與產業運營方要先跟業主一起做一個前期的訴求溝通與現場調研。比如為城市決策者出謀劃策時,要解決城市想要發展的產業與城市有能力發展的產業和應該發展的產業的協調選擇的問題。

在產業方向確定了以后,我們還要給它規劃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因為產業不僅僅是企業的聚集,現在園區往往做成企業的集聚,我認為更應該是產業的聚集。

一個字之差,大相徑庭。我們需要了解、滿足政府的真實訴求,即這個地方能夠去運營、培育、發展的是某種產業生態。

產業生態確定以后,我們要研究產業的規律和對空間的要求。不同的產業對空間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制造業相對來說比較封閉,對人際交往的需求會弱一些??臻g設計上就要減少這方面的設計。如果是生物醫藥,那么它很多管線和污染物排放、層高、承重、電力等等可能有更多的要求。

前段時間我參觀了一個軟件園,他們的設計給了我很好的啟發。他們專為碼農設計了內置陽臺。碼農長時間趴在電腦上,長期呆在室內會感覺憋悶,當他才思枯竭的時候,就想要去室外空間放飛思緒。這時候去樓下的時間成本就很高,設計內置陽臺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也可以促進交流,產生火花的碰撞。


產業不同,空間的適應性就不同。空間是為人服務的,而不同的產業聚集的人群不同,所以最終空間一定要根據產業來設計。


雖然我們強調要根據產業設計空間,但不代表未來沒有變化。隨著技術的發展,產業也在變化,產業里面用的設備都會變化,空間肯定也需要變化。所以并不是說一定要嚴絲合縫的一致,因為這個變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有些調整是必須的,作為設計公司就可以多用一些智慧,提供一些可靈活適應的設計,減少一些后期的不適性。



Q-從您多維的一個視角來看,政府的決策者和園區的持有者應該如何為園區運營給予支持?如何形成合力?



 

1.城市運營者要有產業方面的素養;

2.園區所有者要換位到政府視角思考問題。



政府在產業上應該有更多的研究,但是也不現實,因為政府事情太多了,所以讓政府去研究產業可以說不現實,可以讓專業的團隊來幫政府做產業研究。但是即便是外包,作為城市的經營者也應該有一些這方面的素養,有沒有產業素養對于城市的作用是非常不同的。


對于城市的運營者來說,關注產業能夠讓城市走得更好更有特色,未來有更多的發展前景,這也是基于生產方式決定生活方式。


然后園區的所有者應該更多地換到政府這個視角去思考一些問題,要思考一下產業。


我們很多開發商是從“用土地空間去換價值”這種視角思考問題,如果能適當增加政府和市場視角,再結合它的空間資產,一起來思考產業,可能更能契合政府的需要,更能幫助到當地政府去發展城市。


園區開發商、產業運營商和政府成為一體,這樣在當地就能形成非常清晰的產業屬性、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產業生態能夠對周邊形成經濟、消費和人才的拉動,從而對城市產生貢獻。



※ 以上觀點僅代表訪談嘉賓的個人觀點

如有合作意向,大之商聯系人:陳先生18621053468

   《TOP SHOW》聯系人:黃先生13524066343


采訪 編輯 / 璇仔
策劃 視覺 / 慢慢
協調 統籌 /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