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022圖片

正文字數:3184,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導讀:園區操盤必備的10種思維,學會終身受用...



產業地產作為一種復合型產業,其綜合性與復雜性經常給操盤手帶來諸多挑戰。在園區工作中,如何有序有效推進工作,積極影響企業與地方政府,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傾斜與招商成果,「思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本文歸納了園區操盤者必備的十大頂級思維,供交流探討。



正文:




全局思維


評判一家園區成功與否,從來都不僅僅算簡單的「經濟賬」。


這里不是說「經濟賬」是不重要,而是作為園區操盤手,必須要抓住園區發展的本質。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主平臺、主陣地,承載著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園區用資金、土地、訂單等內部資源置換企業投資,在獲得租金回報的同時,帶來稅收、帶動就業、刺激消費,帶動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這才是園區首先要算明白的一筆大賬。如果只算「經濟賬」的話,直接賣地就好了,何必費這么大的力氣做產業呢?


正因如此,做園區必須有全局思維。要暫時放下租金回報這筆小賬,為企業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支持具有原創和顛覆性技術的企業長線發展。這樣做雖然短期收益不是最大,但企業成長后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卻是無法估量的。而對于民營園區來說,構建創新生態,打造示范效應,本身就是一筆大的「政治賬」。


所以,做園區工作要會算賬,既要算好項目經營的小賬,更要算好宏觀經濟的大賬。


園區咖說
,贊65


政策前瞻性思維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話:「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強力推動。國家和社會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產業布局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寫在綱領性文件中的產業,一定是各地政府領導主抓的項目,各類政策和資源也將向該產業傾斜,而這個過程一定會誕生大量的機會。


對園區操盤手來說,除了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政策敏感性,還要能夠從政治角度分析和處理復雜的社會現象,準確了解政策、把握政策、運用政策,才讓園區時刻處于政策的風口之上。反之,如果政策敏感度太低,動不動拍腦袋決策,園區則很難有長遠的發展。




戰略思維


園區操盤不僅僅是戰術問題,而是戰略問題。與房地產靠賣房子賺錢不同,園區租售只是手段,幫助企業成長,獲取增值收益才是核心訴求。


然而,在過去的數年時間里,迫于短期生存壓力,產業地產一直以傳統地產開發模式為「正統」,而這也在無形中把園區運營從一個戰略問題降為「如何賣房子」的戰術問題。在這種傾向的影響下,園區也一直未能回歸其本來屬性。


如今,在新的競爭環境下,原有模式有了變化。靠賣房子賺錢已經很難持續,深耕產業鏈,獲取持續回報成為了行業共識。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園區除了關心一家企業能帶來多少產值和稅收之外,更要從全局角度觀察這家企業之于園區的戰略意義。比如,這家企業是否與園區主導產業相契合?企業能為園區帶來多少技術和人才?能為產業鏈做出哪些貢獻?能否與園區現有企業嫁接?企業供應鏈是否可以通過以商招商的形式引進?企業落地之后,園區能為企業提供哪些增值服務,如何賺到第二層、第三層的錢?想明白了這些問題,就離成功不遠了。




產業思維


產業是園區發展的根本,一個優秀的園區,自始至終都要把產業發展放在首要地位。


要塑造產業思維,需要從頂層設計、產業規劃、招商引資、運營管理等幾個環節入手。頂層設計上,要求操盤者具備全局意識,從長線經營的角度,對園區未來5-10年的發展進行系統謀劃;產業規劃方面,要對園區產業進行系統分析研判,最終確定產業方向;招商引資上,需要操盤手擁有全產業鏈思維,能夠跳出具體項目、事件,立足整體,以全產業鏈視角推動產業發展;運營管理上,要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開展服務,助力企業取得更好的發展。




投行思維


園區在線(ID:YQZXGZH)一直強調,招商引資的本質是投資行為,而非租賃行為,作為園區操盤手,必須擁有投行思維」。


樓新平在《投行思維》一書中提到,「投行思維」是一種多維度的商業智慧。在園區工作中,投行思維最直接的應用是資本招商,即以產業基金為主線,串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推動產業與金融融合發展。


作為園區操盤手,將投行思維和園區工作相結合,需要掌握并靈活運用投行思維的五大要素和四大能力,即金子(價值洼地)、地圖(操作方法)、自行車(金融技術、牽線搭橋等中介服務)、你(客戶)、我(投資銀行家);畫圖能力(目標+路徑+時點)、協調能力、表達能力(文案+口頭)、金融能力。




增量思維


增量思維與存量思維是對應關系,簡單來說,增量思維就是把蛋糕做大,存量思維就是把蛋糕保存好。

產業地產和房地產一樣,都屬于受互聯網沖擊比較小的行業。過去的幾十年,園區通過吃房地產紅利,形成了一套固定且成熟的商業模式。而很多行業老兵也因此形成了思維定勢。在他們眼中,自己過去的認知都是完全正確的,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已經盡在掌握。


然而,房地產的變革給園區潑上了一盆冷水,那些長期存在的弊病全都暴露了出來,那些賴以生存的經驗成了阻礙園區轉型的絆腳石。很多老兵不愿改變,或者無法改變,最終只能淪為平庸;而那些擁有增量思維的操盤手,憑借著對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敢于創新的勇氣,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當然,在園區工作中,我們也不能完全摒棄存量思維,因為存量能夠穩定園區的基本盤,也為增量提供可能性。在這個基礎之上,再用增量思維創造新價值、獲得新資源。




雙邊思維


無論是政府、開發商還是入駐企業,大家在談判桌上博弈,都會習慣性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為自己謀求更大的利益。比如運營商拿地,不僅要求低價,還要求政府給配住宅、出政策,建好的園區最好還能回購。政府呢,恨不得運營商一毛錢都拿不走,土地條件苛刻不說,價格還不便宜。這樣的談判方式往往會讓另外一方感到利益受損,最終只鬧得大家不歡而散,生意呢,也就談不成了。


事實上,在合作共贏的時代,政、園、企、金各方早已并非單純的「零和博弈」或「負和博弈」,用雙邊理念設計合作機制,完全可以達到「正和博弈」的效果。比如,政府主動讓渡部分利益和權力,力爭讓運營商和投資商獲利,自己也能獲得更多、更大的利益;而運營商則要用「類政府」的思維去調配資源,吸引企業,幫當地政府促進某個產業的發展,自己從中獲得豐厚的回報;企業從政府和運營商處獲得利潤,再以稅收、拉動就業等形式回饋政府、回饋社會,最終達到各方共贏的目的。



用戶思維


做過招商的朋友都知道,企業選址是一個理性的、目的性極強的需求。并且這種需求是不能被創造出來的。因此,在雙方的交流談判中,企業一定會撇開你的形式,認真傾聽你的內容,分析你園區的優/劣勢。這就就要求操盤手必須具備用戶思維,也就是站在企業家的角度,分析企業的實際需求。而且,企業需求還分為顯性和隱性,僅僅通過市場調查得知的需求,往往都是一些諸如「好地段」、「高顏值」類似的顯性需求,把收集的顯性需求進行深度挖掘,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獲取用戶的隱性需求,再針對性制定策略與說辭。




辯證思維


事物的兩面性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既要一分為二,又要合二為一,才能盡量防止片面性,做到客觀性。


園區的建設與運營,要做到幾個方面的「統一」。一是要做到給予與索取相統一,和企業算總賬,舍得拿出最好的資源、最優厚的政策與企業合作,使企業和運營商有錢可賺,再吸引更多投資;二是做到大企業與小項目相統一,不僅看項目大小,更看項目潛力,以產業鏈思維選擇項目,以小引大,以大育??;三是做到政府與市場相統一,該放給市場的權一定要放,市場不能解決的問題必須果斷出手,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用好;四是做到新和舊相統一,園區建設既要「守舊」,也要「用新」,既要注重保護傳統文化,又要把數字經濟融入到園區建設和運營當中。




底線思維


古語云:「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堅持底線思維要求我們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當下疫情延綿不絕、經濟持續下行,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沖擊。堅持底線思維,不僅是面對當下復雜經濟形勢的需要,也是有效應對各種風險調整的根本方法。



文章來源:園區在線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