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產業園區已經進入存量運營時代,曾幾何時,拿地-建房-銷售的地產模式園區開發已非主流,產業園區簡單粗暴的“開發商和房東”模式正在黯然退場。
隨著國內產業園區已經進入存量運營時代,曾幾何時,拿地-建房-銷售的地產模式園區開發已非主流,產業園區簡單粗暴的“開發商和房東”模式正在黯然退場。
2019年,各個城市開始對產業用地分割銷售做出進一步的調控和限制,在行業趨勢和市場大勢的倒逼之下,產業生態的模式在業內逐漸崛起。產業園正在開啟新紀元,將迎來新一輪的產業運營服務變革。存量時代,土地紅利一去不復返,園區單純做增量意義不大,老牌園區似乎感知在先,超前布置顯示了產業運營質量將是園區重要的競爭力之一。在創業資源高度集中的時代,對產業園區和各類孵化器而言,社群的力量的重要性凸顯,老牌特色主題園區的產業運營接招應運而變,以產業園區為基點,整合來自政府、企業、第三方和媒體等各方資源,深挖園區社群價值。
大連軟件園:把園區玩成社區
不得不說姜還是老的辣,“2021第五屆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年度風云榜”評選結果正式公布,大連軟件園榮獲“2021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年度領軍產業園區”,并入選了《2021中國數字化轉型優秀方案集》。
迄今,大連軟件園累計引入了包括IBM、GENPACT、ORACLE、ACCENTURE、HP等6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800多家企業和十幾萬名從業人員,帶動大連軟件信息業年收入實現1500多億元,妥妥的霸稱支柱產業。
堅持低碳發展的大連軟件園不僅在園區規劃、建設運營中處處貫徹綠色環保理念,而且通過推動產業發展為社會創造了巨大價值。目前園區不僅實現了高智人才的聚集,還改變了人口的結構,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據統計,平均1位軟件工程師可帶動8個其他行業人就業,拉動消費的同時促進了區域的持續繁榮,形成了一個產城融合、和諧發展的國際化活力園區。除軟件研發與應用外,園區內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設計、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文化創意等新業態也蓬勃興起,產業多元化、高端化、先進性特征顯著。大連軟件園建園之初軟件最大掣肘就是人才問題,當時周邊的高校都沒有軟件相關專業,沒有軟件相關課程,甚至整個大連相關軟件科研機構也幾乎沒有。為了可持續發展及人才儲備,大軟一方面通過政府的支持及推動,使得高校相繼開設了軟件專業或課程,并在2000年6月,大連軟件園與當時中國軟件園第一股東軟集團合資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IT人才的民營高等學院“東軟信息學院”。 另一方面,積極引入專業的IT人才培訓機構、科研院所。這之后,大連軟件園首次嘗試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模式,首先協議高校在校學生可以在企業和研究院進行實訓,其次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高校人才定制,形成人才供應鏈。此外,園區還提供人才招聘、引進、推薦及在職員工培訓,定制培訓從而促進人才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出。21世紀初,大連軟件園就憑借創新的“產業樓宇定制模式”和“BOT模式”的成功出圈,吸引了眾多龍頭企業。首個樓宇定制的是業務為外包服務的GE,由于業務范圍涉及廣泛,樓宇建造及內部設施標準均由GE提出,其要求的復雜性及大軟交付的完整性造就了園區之后的建筑水平質的飛躍,并且擁有了對專業客戶的需求了解到異常精準和細致的程度的能力,這也為今后大連軟件園的招商提供了更多可能。相對于樓宇定制,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設-經營-轉讓)模式更是一種革新爆款,為了促成有投資意向。但顧慮之后業務拓展的企業,大軟提供了一種解決辦法:企業只需要提供少量管理和相應驗收標準,大軟提供相關人才、硬件設備、場地及前期運營,待業務走上正軌后,再將公司移交給客戶。客戶基本上承擔零風險,直接收割成果,這一招成為園區招商的必殺技。隨著園區業態的豐富高端化,客戶需求的多元化,大連軟件園在硬件上園區內擁有四家通信運營商,設立國際標準的網絡通信設施;企業服務大廳一站式滿足基礎服務;通過億達擔保為小型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投入1800萬元建立數據處理及信息服務中心,投資3000萬元建設IDC、CTI系統等信息服務平臺。這些基礎設施、業務發展、科技創新、創業孵化、人力資源、智慧黨群等等,向客戶提供能覆蓋其成長各階段的全產業鏈服務,為各類型企業發展提供全程助力。大連軟件園為了實現工作社區,完美居住而實施了全園區外環境提升工程,合理地進行產業與配套用地比,比如將道路人車分流,修建夜跑路,提供了健身散步的安全場所,增設園區景觀小品,打造舒適休憩空間。在提升中廣泛使用了多種環保工程材料,充分體現出了大連軟件園打造綠色智慧園區的一貫原則。園區還舉辦面向不同受眾的專業圈層精彩紛呈的活動,以提升企業與園區的活力與凝聚力。如外語演講比賽,最炫春晚節目評選、最美軟件園繪畫大賽、園區運動會……豐富了軟件人工作與生活,讓熱愛生活成為生活本來的樣子。成立了20年的高爾夫俱樂部,以球會友,讓高級經理人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可以與眾多行業的優秀管理者分享專業經驗,探討行業趨勢,建立合作橋梁;E家人俱樂部主要面向中層管理人,通過迎新會、技術講座、主題沙龍等多種形式,構建起了技能提升人才交流的平臺;而日籍管理者沙龍則通過每季度舉行的沙龍活動,聚焦于大連對日業務層面的趨勢研究及方案應對,有效地幫助園區日企交流信息,了解實事,解決困難,更好的前行。我們必須承認,大連軟件園的成功有其時代機遇性,但其自身不懈的努力,應變求生的商業模式及招商體系同樣至關重要。今天,隨著大連軟件產業逐步向高端轉移,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繼續做好企業發展的支持和服務工作,打造更多更優的互動交流平臺,挖掘更多的市場機會,才能應對宏觀條件的不確定性,擁有更好的發展。
綠城管理:打造城市綜合服務商
一些產業園精打細算,一步一腳印深耕園區內部發展,也有一些園區緊跟時代腳步,大力出奇招。當整個行業進入存量時代后,行業壁壘被打破,新物種越來越多。經營園區本沒有固定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走的人太多了,就只能走異軍突起再創新的路。2017年9月,綠城服務集團正式把“產業服務”業務獨立出來,成立了綠城科技產業服務有限公司。
“產業服務”這個概念在當時是全新的,甚至都無法注冊,因為工商局認為“產業服務是政府職能”。經過綠城不懈努力,總算是開了先河。擁有綠城強大資源與服務體系作為后盾的綠城科技產業服務,不僅能解決企業痛點,亦助力產業發展,目前公司服務擴張的速度遠還沒跟上客戶需求的增長,與各行各業陷入經濟嚴冬背道而馳,市場不可估量。綠城服務在加速向城市綜合服務商轉型的過程中,“產業服務”成為集團發展的戰略新方向。綠城為什么單獨拎出來一個產業服務公司呢?深耕于“物業服務”的綠城服務集團,當它的在服企業逐漸攀升時,物業服務體系已經遠遠跟不上企業要求的服務水平了?!爱a業服務”的理念就此破土而出,這相當于是原服務系統的升級2.0,并是以創新科技服務為導向的,以服務中國產業園區創新發展、構建產業生態圈而成立的專業機構。1、 智慧園區服務云平臺——云助,以實現管理一體化、數據一體化、物聯網一體化、服務一體化為目標的智慧園區服務云平臺。就是一個實時展現園區管理與服務全貌的“大數據云圖”,比如今天多少人登陸app,有多少人進入了園區,有多少服務訂單……都能在上面呈現,通過互聯網+產業,將智慧園區進行到底。即以園區運營服務為核心,以企業服務和生活服務為兩翼,滿足載體內的企業和企業員工的生產生活服務需要即產業發展服務鏈、空間運營服務鏈和智慧服務網?!耙匀藶楸?,融合創新”的科技賦能服務體系,為園區、企業、員工打造一個高效、舒適的環境。在產業園區轉型的今天,大部分產業園是重點是在基礎建設上,后期運營顯得“力不從心”。綠城產業服務作為行業先行者,定位在“產業生態運營商”,它整合行業優勢和資源,凝聚科技能力和產品,形成一條完整的、可以循環的“服務鏈”,為全國眾多的產業園區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優化的解決方案。眼下,產業互聯網時代興起。在騰訊、阿里、蘇寧、京東等巨頭都紛紛布局的情況下,綠城緊跟腳步。綠城產業服務將會成為綠城服務集團多業化運營的一面旗幟。綠城管理不僅在產業服務獨立新枝,還是一個高效組織者。先是牽頭與代建領軍企業共建輕資產聯盟,對行業進行了一次橫向資源整合。去年又召開產業鏈大會,對產業鏈下游6家擁有突出的業務能力和代建服務的成功經驗的企業縱向資源整合。至此,綠城管理旗下擁有的產業鏈公司已超過十余家,涵蓋前端的設計、咨詢、教育培訓、金融服務,以及后端的營銷策劃、商業管理、市政管理等多種業務。此舉意在通過對代建價值鏈上優質公司的多元合作,為委托方創造更大價值。園區從規模開發走向質量的運營時代,如何提高產業運營質量是所有園區面臨的一大問題。運營能力培養和產業資源積累不僅靠積累,還要積極求變,,勇于創新,在新的格局下,先行者先得!
文章來源:方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