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產業園區「活下去」的門檻越來越高,傳統的勾地三板斧(項目背景、招商能力、運營體系)已經很難打動地方政府。在數字經濟時代,科技創新成為了園區競爭的新賽場,以新科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再帶動區域發展的「三步走」已經是各級政府的共識。


科研創新的最關鍵要素有二,一是思路,二是技術平臺。其中思路考驗人的學識,而技術平臺則高度依賴于社會機構,也就是政府、高校、科研院所。


園區在線(ID:YQZXGZH)發現,近年,高校與地方政府合辦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合作模式愈發受到政府的青睞,地方政府對高校來本地建設研究院、從事產學研轉化展現出了空前的熱情。前些天,筆者所在的企業(浙大系)去某地談一個運營項目,對方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在本地落一個浙大的研究院,否則一切免談,政府招引科研院所的急切心情可見一斑。


所以,高校在當地創辦研究院,對地方政府而言有什么重要意義?



正文:



校地合作研究院的發展


高校地方研究院,是指由政府認定,政府、企業出資,高校、科研院所以技術成果、人才團隊參與,共同組建的集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功能為一體的公共研發機構。


校地合作研究院模式最早始于1996年。當時的深圳以加工貿易為主,以「世界工廠」聞名于世,創造力幾乎為零,加工貿易業的滑坡倒逼深圳尋找科技資源以支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恰巧,在同一時期,國務院也提出「科技工作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口號,號召地方發展科技。為了在高校和企業之間、科研成果和市場產品之間建設橋梁,深圳市政府和清華大學于1996年12月共建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以「四不像」的創新體制(既是大學又不完全像大學,既是科研機構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既是企業又不完全像企業,既是事業單位又不完全像事業單位)開啟了中國新型科研機構的嶄新探索。


經過數年時間的演變,校地合作共建研究院的模式已經日臻成熟,并形成了以管理委員會為核心,研發中心負責執行的兩級組織架構。


一級,由高校和地方政府組建管理委員會。負責研究院的頂層設計,確保運營符合地方政府和校相關制度,有些研究院還會設有專家委員會,由校內外相關領域專家、教授、校領導組成,主要負責制定研究院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組織隊伍申請、承擔、評審各類科研項目、聯絡對接產業聯盟。


二級,各子科研創新中心。負責具體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相關工作。


例:浙江大學金華研究院組織結構圖


研究院的初始經費有幾個來源:


1、牽頭單位注資;

2、研究院承擔項目爭取的科研經費和政府指令性資助經費;

3、辦公樓綜合利用收益,研究院拿項目的成本遠低于市場價,對外出租收取租金;

4、地方政府的政策獎補(按任務完成節點分批兌付)。


當研究院投入運營后,還可以通過受托開發、技術轉讓、聯合研發、科技孵化等模式賺取技術收益。


商業模式1:受托開發。受托開發是科研院所最傳統的技術服務模式之一,研究院受企業委托,承擔部分研發工作,并收取固定的技術服務費。在此模式中,研究院不承擔任何經營風險。


商業模式2:技術轉讓。由研究院自行完成立項和技術研發,并將研發成果進行技術轉讓,該模式下,研究院需要承擔一定研發風險和經營風險。但在實踐中,多數院所往往是在已有縱向課題成果上延伸發展,所承擔風險并不大。


商業模式3:聯合研發。研究院與企業聯合按照一定的投資比例組建合資公司,由公司負責產品的研發,雙方按照股權比例共享收益。


商業模式4:科技孵化。研究院以資金和場地入股,并為企業提供創業服務、技術服務,幫企業嫁接資源,助力創業者和小型科技發展。項目成功后,研究院通過保留股權獲取長期收益或轉讓股權兌現收益。


運營上,項目合同經費一般會進入研究院指定賬戶,研究院提留經費的一部分作為管理費。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研究院項目資金的性質大部分為財政資金,因而對資金管理使用的合規性與有效性有較高的要求,在使用資金的過程中有諸多限制。另外,研究院主要的資金投入在項目孵化中,而項目孵化本身就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而其他經營性收入則十分有限,因此很多研究院并未形成持續穩定的盈利模式。




建設校地研究院的意義


在園區在線(ID:YQZXGZH)看來,地方政府之所以「偏愛」校地研究院,有五個原因:


第一、校地研究院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有能力在異地設立研究院的大學,大都是985/211高等院?;蛟谀承W科領先的本科學校,這些研究院的設立能夠有效帶動產業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校地研究院能夠助推區域產業升級、技術創新。高校院所有豐富的人才和技術資源,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研究院,能夠最大程度整合并有效利用科技創新資源,有利于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的產業化和瓶頸性產業技術的攻關。特別是對很多產業基礎差、人才匱乏的三線及以下城市而言,建設校地研究院是加速提升城市科技創新能級的必由之路。


第三,校地研究院能夠助力區域招才引智。研究院對高層次人才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以研究院為平臺,以院強研、以院引智,聚集一批高端人才,為區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第四,校地研究院能夠拉近高校與地方的協同。以研究院為紐帶,能夠促進高校與地方協同發展,促進產業與教育的雙向融合互通,實現人才需求側與供給側之間的高度匹配。


第五,校地研究院能夠提升區域創新品牌。在以知識、人才和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時代,科技發展水平被視作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建設研究院能夠極大提高城市的聲譽和創新品牌影響力。




校地研究院的任務


一般來說,校地研究院主要有以下六項具體任務。


第一,科技研發,科技研發是研究院最重要的功能。但研究院的科技研發與傳統的高校、科研院所側重點不同。高校進行的是基礎的科學研究,理論性和前沿性更加突出;而研究院的研發更偏向實際應用,目的是將高校的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


第二、企業孵化,研究院以科研項目立項的方式引進技術領先、產業化前景明朗的項目,經專家評審,以設立研究中心的方式入駐研究院。研究中心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為其提供技術支持、資金支持、場地支持、孵化服務等。(研究院享有研究中心研發期間取得的所有或部分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或收益)。


第三、招才引智,研究院背靠的高校匯集了眾多專家學者和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以研究院為紐帶,能夠為當地輸送學校里的高層次人才;同時,以研究院為平臺,還能實現當地校友資源的互動合作,從而更好的服務地方招商引資、招才引智。


第四、技術服務,研究院既有科研設備儀器、實驗室以及試驗基地等硬件資源,又具備專業性的科研人才、科技信息、政策支持等軟性,可以對外開展技術服務。具體來說,通過打造公共試驗平臺,為缺乏科研條件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試驗或檢測服務;或者通過舉辦高端論壇、企業家交流會等形式互通有無。


第五,成果轉化,以研究院為平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具體來說,研究院組建高水平的技術轉移團隊,開展知識產權檢索、代理、咨詢、評估、需求對接等全鏈條服務。針對研究院創新形成的科技成果,經由第三方評估公司評估作價后,轉讓給有技術需求的合作單位,由合作單位推進該項技術成果的落地轉化,打通科研能力向產業鏈轉移渠道。


第六、人才培養,依托院內平臺科研力量和區域優勢企業資源,通過掛牌建設實踐基地、創業創新基地、打造聯合實驗室等方式接收和培養一流科技創新人才。


參考資料:
《高校主導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商業模式研究 —以浙江大學 XX 研究院為例  》
文章來源:園區在線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