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區搞戰略規劃,必須正確應對最新宏觀背景和形勢,同時也要對全國開發區的發展格局有一定的認識。
截至2021年底,我國共有2779個開發區,其中國家級經開區230個,國家級高新區有168個,國家級海關特殊監管區也有169個。如今,越來越多的開發區意識到,自身的發展離不開頂層規劃,做好開發區的戰略規劃,才能讓自己走的越快越好。開發區搞戰略規劃,必須正確應對最新宏觀背景和形勢,同時也要對全國開發區的發展格局有一定的認識。
從國際來看,有三個利空情況必須面對。
②國際環境復雜,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作為全球制造工廠的中國,目前面臨越南、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低端制造擠壓和發達國家高端制造回流雙重壓力。③疫情疊加戰爭,國際供應鏈遭受威脅,出現了國際物流體系中斷、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原材料供應鏈受到巨大打擊,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將給開發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風險和挑戰。①國內國際雙循環。綜合來看,國內大循環要從科技內循環、傳統經濟內循環、消費內循環三個維度進行提升,涉及到硬科技、新基建、進口替代、出口轉內需、海外消費回流、本土品牌崛起等關鍵詞,國際大循環則是要繼續擴大開放、重塑經貿格局和吸引全球要素集聚,要求開發區重點關注國際合作、中國智造、營商環境和技術與數據市場化改革等內容。②區域發展大框架。目前國內已經形成的“1234”區域發展大框架。一是一帶一路;二是兩大經濟帶戰略,包括長江經濟帶和黃河經濟帶;三是三大城市群,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義是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強調首都功能疏解;四是推動四大板塊發展,包括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強、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東部率先發展。開發區搞自己的戰略規劃,要充分考慮自身所處的板塊和戰略目標。③科技強國新時代。開發區是科技強國戰略的重要承載主體,其頂層設計必須考慮其在科技領域中的戰略定位和戰略路徑問題,譬如,在哪些前沿領域進行攻關,建設哪些重大科技平臺,如何發揮開發區的引導作用促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④雙碳發展新理念。國家把“深度調整產業結構”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和重大任務,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出了明確要求。貫徹雙碳國家戰略,開發區的戰略規劃必須考慮自身在能源供給側和需求側的變革,推廣可再生能源、提高電氣化率,推進工業和建筑節能以及生產減排。⑤金融支持穩增長。這是目前有利的國內形勢,是國家為了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的壓力,出臺了多項金融支持政策。包括降準降息保增長,專項政策保企業,重大設施保發展等等,危中有機,開發區的戰略規劃要充分抓住舉國金融支持的重大機遇。
從統計數據來看,東部沿海區域產業園區分布密集且總體發展水平較高,東部沿海國家級開發區數量占比近一半,為47%,各級別開發區數量占總體比重為38%,尤其是在發展質量上,東部沿海地區的經開區TOP30數量占比達到67%。
從產業轉移情況來看,我國開發區產業轉移正在向多元化發展,一是圈層式的產業轉移,各大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圈層化產業轉移不斷深化,產業內部騰挪和產業下沉及新增投資,大量制造企業從一二線城市走進三四線城鎮;二是跨區域產業轉移:包括北上——珠三角地區轉向長三角地區,再轉向環渤海地區;西進——東部沿海地區轉向中西部地區;南下:環渤海科技產業轉向長三角地區。
在了解了開發區做戰略規劃的背景和形勢之后,我們可站在全國、全球的高度,來思考開發區的戰略。開發區要做戰略規劃,首先就要對開發區進行戰略審計,來看看開發區發展的如何。開發區的戰略設計,主要涉及4個維度的重新研判,以及5個方面的重新定位。
1、條件維度主要審視自身優勢利用情況,研判自身所處發展階段;
2、政策維度主要審視開發區是否落實了國家政策要求;3、區域維度則主要審視開發區融入區域發展格局和利用區域共享資源的情況;4、競爭維度首先是判定誰是開發區同級別的競爭對手,研判開發區面臨的競爭形勢,總結應對競爭的策略是否持續有效。上述幾個維度,以發展階段的研判最為重要。發展階段的演進迭代,將直接影響開發區的價值定位、產業定位和目標定位,進而影響功能定位和策略定位。早些年起步階段的開發區,主要目標在于實現產出,拉動經濟增長,確實經常出現“撿到籃子就是菜”的情況。當然現在看來也并不可取。還是要長遠謀劃,高遠定位,厚積薄發。近些年有相當基礎,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開發區,主要目標在于發展產業,培育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力求改觀“有企業無產業”的情況。一些發達地區的開發區,尤其是像中關村、深圳高新區和張江,主要目標旨在創新研發產品,為世界貢獻中國創造的產品。而不能再僅僅滿足作為“世界工廠”和“生產車間”。
由于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以及我國開發區自身的成長,當然也包括成長帶來的諸多問題。普遍看來,我們開發區都需要秉持一些新的發展理念,對自身戰略進行重塑。
從以前低成本承接產業轉移,滿足成熟產品的產能擴張需求,變為便捷化滿足“高科技產品、高附加值企業“迅速創新擴張的需求。
以前新增用地主要靠擴區的邏輯,現在必須靠盤活存量低效用地的邏輯。這個是國家政策要求,前面見過。
以前一門心思招世界五百強,考核外資招引成果的邏輯要變一變了,必須重視挖掘,乃至主要依靠國內產業客商的投資需求
盡可能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方方面面的開發和運營,政府不要“大包全攬”,這也是政策的引導方向。
從以前簡單追求一次性提供低的要素成本,變為打造綜合綜合低的開發區,尤其是在項目固定投資折舊期限內加總綜合成本最低,才有真正的發展競爭力。
開發區要改變“征地、基建和賣地”的開發思維,要以平臺經濟的思維為入駐開發區的企業盡心服務,通過良好的運營服務,實現與入駐企業的共贏可持續發展
在這些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我國開發區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嘗試追求新的價值定位:第一是做產業升級的推動者,第二是做前沿科技的轉化者,第三是做城市發展的引領者,第四是做人才創業的支持者,接下來我們逐一闡述其內涵。
開發區可以從以下四大方面,探討自身的戰略角色定位問題。
產業升級的推動者內涵非常豐富,我們總結下來大概有7點:
一是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通過產品技術升級、品牌服務升級來實現產業鏈向高端延伸;二是推動產業智能改造,利用工業4.0技術,打造智能化、柔性化和開放化OEM平臺;三是推動產業循環發展、綠色發展,實現循環經濟效益;四是推動產業組織創新,基于互聯網+技術和模式,引導和支持重構產業組織生態的努力;五是推動培育科創經濟,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業創新的營商環境;六是推動服務經濟發展,積極探索服務業擴大開放的舉措;
七是推動創意經濟發展,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
有條件的開發區,尤其是我國東部發達地區和一些人才密度高的省會城市高新區,要努力定位于做前沿科技的轉化者。通過打造專業委員會、科技交易、聯合實驗室、大數據、企業支持等五大平臺,為國內外科創企業、科研院所、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打通商業轉化機制,提供權威評估、標準認證、產權交易、知識產權保護、轉化政策支撐等服務,推動前沿科技成果的產業轉化。
開發區要做城市發展的引領者。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要堅持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以終為始,實現生產、生活和生態三生平衡,徹底解決開發區職居不平衡、生活配套不完善的問題。其二是要強化低碳智慧的技術應用,利用開發區相對“空白”的建設條件,從地上到地下,從建設到使用,大量推行低碳智慧技術,建設和運營一座零碳智慧城區,為老城市改造做示范。
其三是要努力營造“獨具一格的特色風貌”,在城市特色風貌營造上,想方設法打破“千城一面”的格局,既要創造性地傳承本地歷史文化,更要創造現代以及未來的城市新風貌。
開發區要做人才創業的支持者。隨著時代發展,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基礎的物質需求,還需要有更高階的精神需求。開發區在吸引人才就業創業方面,要充分考慮人才需求的變化,不僅要解決基礎住房需求,還需要考慮高層次人才生活需求,如高端文化設施、先進醫療教育設施、社交空間等等。在人才最高階的自我價值實現層面,要優化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強化以產權、股權方式激勵創業創新人群。
戰略規劃問題是開發區最重要的頂層問題。我們在考慮戰略規劃問題是,必須認識到以下幾點:1、就當下和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形勢都會比較復雜,利空因素比較多,開發區工作需要更大的智慧來應對國際方面的挑戰。2、就國內形勢而言,國內循環,科技強國,雙碳戰略是必然的道路,必須迎難而上。區域發展大框架全面拉開,金融支持政策力度較大,開發區工作不僅要順勢而為,更應抓住政策機遇。3、不同的開發區應該認清在我國開發區陣營中的地位和排名,準確定位,精準發力4、戰略重塑,開發區應該秉持一些新的發展理念:追求創新擴張,挖潛存量用地,重視國內產業客商市場,大力引進社會資本共建開發區,更加注重已入駐企業運營服務,致力于降低企業運營的綜合成本
5、面向未來,開發區應該一馬當先,承擔起產業升級推動者的責任,做城市發展的引領者和人才創業的支持者。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在前沿科技轉化方面的投入力度。
文章來源:東灘智庫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